投資學堂:壽險儲蓄回報未算突出

投資學堂:壽險儲蓄回報未算突出

日前本欄那篇名為《真正能賺錢的投資》一文,談到短期的優質債券及人壽保險儲蓄計劃,是眾多投資產品中較容易「真正」獲利的,文中講到「由於筆者本身是修讀統計學及精算之故,太熟悉其運作,故不喜歡購買人壽保險的儲蓄供款,只單單購入人壽保險」。該文見報後收到不少朋友詢問這一點,可見現時已購買人壽保險儲蓄計劃的朋友也不少。
在人壽保險儲蓄計劃中,其供款的用途大致上可分為兩部份,一部份就是購買人壽保險,即一旦發生事故時,用以賠償給受益者;另一部份供款是用來購買指定的儲蓄計劃,在若干年後讓投保者(或受益者)可得到一筆預定之金額,故此,人壽保險儲蓄計劃其實是將「人壽保險」及「儲蓄供款」這兩個不同的計劃結合而得來。筆者認為單單是一個「人壽醫療保險」計劃(沒有其他附帶)是必須的,在近年競爭劇烈的環境下,保險公司在這類純人壽醫療保險的利潤也不太多。
至於儲蓄供款那部份,雖然投保者(或受益人)在若干年後可取得一筆可觀的資金,但若大家細心研究,不難發現該筆可觀的資金,實際上是由複式利率引致,例如你每月供1000元於某儲蓄計劃,在供了20年後便可一次過取得大約51萬元,這一次過取得的資金,相對你總共的供款24萬元,高出一倍,看似回報頗為不俗,但大家若進一步細心計算,其實這只不過是每年7厘的複式利率回報(CompoundInterest)。

指數基金表現更優勝
讀者可能會問,這樣有甚麼問題?假若將人壽保險儲蓄計劃內的儲蓄供款拿出來,投資於指數基金,例如美國標普500指數基金或恒生指數基金等,以過去二三十年它們每年平均回報約為12-15%計算,就以12%為例,以上述同樣供款,20年後可取得的總額約為92萬元,高出儲蓄供款可取得的總額約為51萬元逾80%。
由此可見,假若將人壽保險儲蓄計劃自行拆開,一部份用來購買一份類似的純人壽醫療保險,將餘下之供款用來自行投資於一些大型指數基金或環球股票基金(註:筆者個人意見,不建議將這儲蓄供款投資其他基金),最後之回報將較一般的人壽保險儲蓄計劃為佳。
筆者私底下詢問了一些保險業的老友,雖然他們會建議客戶購買人壽保險儲蓄計劃,但自己則僅買純人壽保險。原因?……!
另一方面,近年有些保險公司亦讓客戶將其人壽保險儲蓄計劃內的儲蓄供款,投資於其公司指定的多隻基金內,但不知何故,據報道(一時忘記了,資料是來自《Fortune》或《Forbes》),在美國,保險公司提供的股票基金,其表現一般不及基金公司提供的股票基金,可能是不熟不做的關係吧。
最後,上述例子僅供那些有頗長供款年期的朋友參考而已,若年期較短的朋友則不建議此策略!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