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小百科:《通縮與名義利率》

金融小百科:《通縮與名義利率》

名義利率是「真實利率加上通脹的預期」,如果通脹情況愈嚴重,利率就會愈高;相反,如果通脹率愈低,名義利率就會愈低。
站在借款者的角度來看,借款利率當然是愈低就愈好,因此通脹率愈高,對於借款者就愈不利。
例如真實利率是五厘,而假設通脹率是5%,那麼借貸的利率便達到十厘了。如果通脹能夠壓縮在1%之內,那麼新的借貸利率便能低至6厘。
如果通脹等於零,借款人所借款的名義利率就等於真實利率(RealInterestRate)。如果這個世界真的能夠做到沒有通脹的話,世界上的借款人與放款者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按照真實利率去決定借貸。原則上真實利率是不會大變的,因為它反映着失去資金流動性所要的基本補償。
如果出現通縮又會怎樣影響名義利率?
因為真實利率不會大幅轉變,而現實上按照經濟學家估算,社會上的真實利率是二至三厘。如果通脹預計是負數(即是通縮),那麼名義利率可以是零,甚至是負數。
如果通縮的數值是大於真實利率,原則上名義利率可以是負數,但實質是不可能的。
例如名義利率在計算後是-1%,但市場上的放款利率可能是5%(例如以最優惠利率計),那麼在嚴重通縮環境之下,借款者所借入的真正利率可能會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