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階級雖然苦,但總是社會上較幸運的一群人,亦是知識水平較高,能在激進的社會革命者與自私的資產階級之間表現出理性的階層,從而起到了穩定社會的力量。
可惜的是,一份比較上淨化,品味較高的老牌報紙《星島日報》的社論,自稱代表中產階級的心聲,卻將中產階級模式化(stereotype)為愚昧自私者。筆者指十二日的社論。
中產者是知識階級,最講究是理性討論、客觀分析,而不是重複一些街坊式人云亦云的錯誤觀念,令受眾變得愚昧無知,《星島》希望市民認同它為能代表中產的報紙,總不能以偏見代真理,作為社論的格調吧!
就在早一天前,關注綜援檢討聯盟發表了研究報告,這聯盟有學者與資深社工,調查已經清楚列出了事實,過去幾年,基本生活所需的電力及石油氣,增幅百分之十二到十四,交通費只較便宜的巴士是增了百分之五,各類食品亦是有加無減;所謂通縮,與拿綜援的人無關,他們現實面對的是通脹!
《星島》是報紙,若不信這個甚麼聯盟的調查,可以自己做,看看事實是甚麼,但社論卻武斷地昧於事實,指窮人購買力不斷改善,對失業者求職無門的苦況不理,指愈來愈多有工作能力的人,依賴政府接濟,說不削減綜援對中產不公平。
有無搞錯,中產就不會因失業變成窮人,要依賴綜援救燃眉之急?以錯誤愚昧的見解,煽動中產鬥窮人,是號稱代表中產階級報紙的使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