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拖網捕魚,船過,大魚小魚,沒一尾漏網的;甚至,連水底的珊瑚礁都讓這一張羅網摧毀,海葵水藻,蝦蟹蚌鰻,全失了依據;開始的時候,收穫是豐富的;然而,沒多久,這片海就了無生機,龜黿鼇鱉,逃的逃,死的死,就算仍舊網網千斤,但網起來的,都是石頭。
於是,有人就想出了把網眼開得寬一點,只捉大魚,讓漏網小魚有一個長成肥美海鮮的機會。給小魚機會,其實也是給自己機會,一個還有魚可吃的機會。這不僅是仁慈,還是讓人類能活下去的部署。古人說「網開一面」,這根本就不是甚麼新鮮事,正常人都有這種「放生」的智慧。
香港,越來越髒;持雙程證的人來了,去撿破爛,執垃圾,拾了紙皮箱去換飯吃,我們卻出動大軍高調去「逮捕」;看見電視畫面,覺得好恐怖。是違反居留條例,是在從事跟「旅遊」不符的行為;但這樣的「撿垃圾行為」傷害了誰?不遏止,真會助長其他人效尤?
有垃圾,才有撿垃圾的人;撿垃圾的人多了,垃圾就少了;少了垃圾,自然就沒有「遊客」為了這幾塊錢去「清潔香港」,去從事這種看來天地不容,違法亂紀,浪費警力,勞煩新聞界報道的覓食大行動。
怎麼變成這樣了?怎麼總是向老弱無依,賣力貨腰的黎民百姓施毒手?生態,講求自然平衡,沒來由的趕盡殺絕,對自己有甚麼好處?董建華搞數碼港、中藥港,想方設法摧毀香港,唯一的「成就」,就是造就了一個充滿恨意的社會,建成了一座人人陷身其中,不得超脫的怨毒港。
在他包庇之下,惡孽橫行,連到這裏來短暫居留的,都會把這股恨帶走,當手信送給四方親友。當一座城只出產憎恨,還有甚麼前途?董建華禍港之初,好像說過要令這地方變得祥和;可惜,這個褻瀆儒家思想的東西既不智,也不仁,他不知道甚麼叫「放生」,他和他老婆的猙獰相,將成為「香港」這個衰落品牌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