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強調要全面撤出私人樓市的同時,卻繼續以資助置業貸款計劃,協助買家上樓。關注團體批評港府「不干預」私人市場的說法自相矛盾,是精神分裂。有學者直言,港府的樓市政策訊息含糊,經常「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每當「樓價太高、要㩒低啲;樓價太低、又要托高」。
中文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關焯照表示,港府的樓市政策一直搖擺不定(見表),欠缺長遠眼光,例如特首多年前自訂每年建屋八萬五的目標,後來自我否定;早前曾訂定全港市民七成置業的目標,至昨日又宣布取消。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何國良指出,港府聲言今次是「全面撤出私人樓宇市場」,但有關說法實際並不成立,因為土地供應、法例及資助貸款等,都必然令港府介入私樓市場。他相信港府官員明知沒有「完全撤出」私人市場,但仍然強調此訊息,只為加強托市的印象。香港房屋政策評議會總幹事葉肖萍也指摘,港府政策混亂,連「干預」及「不干預」也解釋得混淆不清,自相矛盾。「貸款畀市民買樓,梗係干預市場啦。」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