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期望政府真正跟「干預之手」告別 - 盧峯

蘋論:期望政府真正跟「干預之手」告別 - 盧峯

經過五年多的倒行逆施、經過五年多的失誤後,特區政府終於醒覺到胡亂干預樓市、胡亂為樓市定下各種指標是走不通的死路,故此決定大幅改變土地及房屋政策,盡量減少政府在房地產市場的角色。新政策包括正式宣布放棄七成人置業的目標、進一步讓市場決定土地供應量、放寬租管、停建停售居屋等。只可惜政府的覺悟遲來了五年,讓整個社會及無數家庭為了錯誤的房屋政策而損失了數以千億元計的財富及積蓄,嚴重打擊市民的置業信心,讓香港陷入深重的經濟困境中。

政府應該坦承錯誤
我們認為,特區政府除了在政策上作實質改變外,更應該坦白承認過往的失誤,以表明政府已吸取過往五年的教訓、以表明政府不會再重犯以指標、指令干預樓市的錯誤。事實上特區政府的房屋政策搖擺不定、進退失據是削弱市民置業信心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樓市始終不振的重要因素,若果特區政府不能公開承認過往的失誤、不能讓市民看到政府真的決心跟「干預之手」告別,那怎能真正挽回市民的信心、怎能讓樓市恢復穩定呢?
至於政府推出的短期救市措施,包括暫停土地供應一年無疑可以稍為改善目前樓宇供過於求的情況,也可以避免進一步推低地價及樓價;但單憑短期減少供應未必足以令樓價重回升軌或令樓市活躍起來。
應該看到,樓宇供應過多只是導致樓市疲不能興的因素之一,市民對前景、對政府缺乏信心再加上外圍經濟氣候欠佳恐怕是對樓市更不利的因素。試想想當本地上班族都要面對實質收入下降的前景、都要面對裁員減薪的威脅時,他們怎麼願意貿然入市作長達二十年甚至二十五年的物業投資呢?更何況短期內世界經濟的風險依然甚高,特別是美國極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向伊拉克動武,令全球政經局勢波動。在這樣的風險下,買家怎會踴躍入市令樓市升溫、令樓價回升呢?

市民對前景信心弱
我們認為,由於市民對政府房屋政策、對前景的信心依然不足,政府的救市措施在短期內難有實質成效。只有當政府能真正跟「干預之手」告別,真正讓市民感到政府不會再對樓市指指點點,市民對樓市的信心才能逐漸恢復,樓市才有真正復甦的希望。
(圖)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昨日公布政府穩定樓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