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跟大家討論到債券、股票、基金、人壽保險儲蓄供款及房地產等不同的投資工具,從筆者的個人觀察,短期優質債券及人壽保險儲蓄供款是較容易「真正」獲利的工具。雖然市面不少投資產品皆吹噓其回報如何高,但當你真正投資時,往往會發現其回報與原先的預期相去很遠、很遠。筆者並非表示其他投資工具賺不到錢,只是發覺投資者在這些工具的虧損居多,最後確實獲利的為數不多。
近年投資基金頗為普遍,好像筆者及身邊不少朋友也有頗長的基金投資經驗,大家不約而同地認為投資基金是需一段長時期,例如兩三年,方能察覺其增長。基本上,不少基金皆收取首次認購費、管理年費及其他費用,大致上佔成本約7-8%,有些甚至高達10%,在扣除了這7-8%之後才是投資者的利潤,因此即使該基金升值10%,扣除買賣成本後你亦只得2-3%盈利。
由此可見,基金須累積一定升幅(如20%),才有較可觀利潤,假設一隻股票基金組合中,包含30多隻不同股份,若要其中一隻股份上升20%,基本上不太困難,但要求這個投資組合升值20%,卻不太容易了。正因這原故,基金通常皆是一項較長線的投資,根據筆者多年投資基金的血汗經驗,投資基金通常要待兩三年,投資者方會感受到其增長,筆者在此是指那些投資運氣平平的朋友,當然,假若閣下運氣佳,很可能一買即賺。
順帶一提,假若察覺你的強積金投資回報頗為不濟,正考慮轉換投資組合時,筆者建議你先與其他類似的基金比較,看看你的基金是否比同類基金差,假若不是,則基本與該基金無關,實是市場的因素所致,例如你投資的港股基金下跌了10%,在同期港股基金卻平均下跌了15%,則閣下之基金已較同儕優勝,錯不在該基金而是市況,除非你想更改投資市場,否則便沒有更換的需要。假若其他同類基金只下跌10%,但你投資的基金卻勁跌20%,這便反映你的基金本身不佳,需要更換,在這種情況下,你可給該基金數月時間,假若再無改善便應毫不遲疑地更換。
如果你的基金屬於上述第一個例子,只是市況不佳,並非基金經理的錯,但你仍想更換,筆者建議你繼續持有該基金,將未來的新強積金供款投入另一隻你欲投資的基金。原因是,強積金計劃實行至今,時間尚短,故你投資在該基金之本金相對較少,即使換至其他基金,真正效用不大,反而在轉換時(可能)白白浪費了手續費用,頗為不值。
最後,根據美國的資料顯示,基金的平均回報約為8%,但基金投資者真正取得的回報只得4%,主因是當投資者察覺基金表現不佳,便立即轉至其他表現佳的基金,可是當他轉換後,結果卻往往是原先表現不佳的基金,在沽售後卻突然回升,本來表現不俗的基金,在購入後卻大幅下跌。因此,若投資者沒有經常更換,則其基金投資回報本可達8%,但在不時轉換後,其投資回報便降至4%。
譚紹興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