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天地收息篇:保障反思是理財第一步

創富天地收息篇:保障反思是理財第一步

由於美國上星期再次減息半厘,香港銀行亦跟隨削減利率,使存款利率進一步下跌至0.01厘,即一萬元存款1年只得「1蚊」利息。
面對今天差不多零息的環境,香港人理財智慧備受考驗。大家對於甚麼高派息股、零售債券,保證收益基金、債券基金、存款證、對沖基金等等不同的投資方案,均會抱着更開放的態度作出考慮。然而,究竟怎樣的理財投資安排才是最好,則反而應由更基本的理財概念先作反思。這亦是為甚麼很多朋友在問筆者有何投資意見時,筆者卻總是反問大家是否肯定自己已做好投資前之理財準備的原因。
很多人都把理財看成等同投資,其實並不然。穩健的理財之道,必須要建立在妥善的保險保障之上,亦即是上述的「投資前之理財準備」。
理財之道絕非一開始就是研究甚麼股票或基金投資計劃才是最好。為甚麼筆者這樣說呢?道理很簡單,只要大家想像一下,假若一個要負起一家開支的人出了意外,失去工作能力,甚或死亡時,你認為這時能夠幫助到其家人維持日後生計的,是一份提供足夠保障的保單,還是甚麼股票貼士或基金投資計劃呢?
買了保險但保障不足夠,是現時大多數人的問題,所以筆者經常建議朋友們在煩惱選擇甚麼股票或基金投資最好時,何不先確定有否為自己及家人做好保險保障方面的理財計劃?若發覺保障真得不足夠,與其考慮冒險投資為資本增值,何不先把在零息環境下的閒資,用作購買有高儲蓄成份的保險產品?不要忘記,保險計劃當中的紅利保證,也經常有數厘息,對於保守而又保障不足的人來說,不失為一個不錯的理財選擇。

及早投保倍輕鬆
此外,保險理財最重要的意義就是「保障」二字,所以一旦發覺自己或家人有保障需要,則應把投資計劃放在次位,並應該按本身需要盡早投保。
若是有子女的朋友,那麼除了考慮為自己投保外,盡早為子女作保險規劃也是很有意思的。這是因為愈年輕投保,投保期間會愈長,將來的保費支出亦會相應愈輕鬆,每年節省下來的金錢,其實在不知不覺間可能已為你賺多了幾厘息。
吳志凱
道亨證券財富管理部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