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口料已貼底<br>棄債券 投外幣

息口料已貼底
棄債券 投外幣

美國聯邦儲備局剛減息半厘,香港各家銀行亦隨即調低存款利息,意味着近乎零息年代將會持續好一段日子。作為小存戶,究竟應該尋找高息的投資工具,還是趁低息周期將盡、經濟好轉之前,「偷步」入市買股票?其實,除了股票和高息產品外,外幣存款會是值得考慮的資金出路。 記者:袁國守

傳統投資智慧認為,當利率向下走時,宜增持債券,以享高息及價格增值。然而,過去1年多,聯儲局已連續減息12次,息口縱使未見底,再跌空間亦已有限,現階段還增持債券,看來又非投資上策。
凱基證券董事鄺民彬認為:「減息周期已到尾聲,如再增持債券,風險較高。既然美元弱勢持續,投資外幣存款年息一般又達4至5厘,相比下更加吸引。」
投資者或會問,何以現時增持債券風險會較高?皆因債券價格已升了不少,此際買入的可能是「貴貨」。若想在到期日前沽出,一旦碰上息口回升,債券價格將會下跌,有機會出現虧損。即使一心一意持有至到期日,如往後股市轉好,亦將損失投資機會。
永隆銀行財資部主管徐炳坤亦認為債券的風險已高,購入外幣較佳。「其實減息效應部份已於滙價反映。預期美元將受壓,年內也不會轉強,因此部份高息外幣,例如英鎊、澳元和紐元,更具優勢。」

高息外幣佔優勢
「英鎊應在1.55美元有支持,而紐元和澳元分別於0.485美元及0.555美元已買得過。至於歐元,雖然同樣具減息壓力,但息口始終比美元高,應有一定支持,暫不宜看得太淡。」
不過,投資外幣須承受滙率風險,如果絲毫風險也不願面對,可以把資金投入保本基金或定期派息基金,又或持有優質債券至到期日。
寶源投資管理助理董事曾慧詩預期,短期內息率將維持穩定,增持股票基金與否,須視乎經濟復甦能否配合。她建議在市場未有新方向前,投資策略宜傾向中性,例如持有均衡型基金。

減息意味經濟仍差
理論上,當低息環境持續,債券孳息率又降至新低時,代表股票的吸引力較高。景順投資管理亞洲零售業務總監莫健歡(圖)表示:「我們相信美國的經濟將緩慢增長,進取一點及長線的投資者是時候買入均衡型的股票基金。」
他指出:「由於經濟前景還存在很多不明朗因素,短期內息口向上的機會不高,因此已買入債券的人可繼續持有。投資者還可考慮買入短期債券基金,貪其年息達3厘,且每季派息。」
至於本地股市,鄺民彬並不建議藉減息效應作炒賣。「現在才買銀行股或地產股,很大機會『坐艇』。雖然不排除減息後短期內有資金流入,但長遠來說,股價最終看經濟的好壞。別忘記減息的其中一個含意是『經濟狀況仍較差』。」
鄺民彬認為,在低息及通縮的情況下,高息股較具吸引力,值得留意的股份包括中資電力股、國內公路股及本地銀行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