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發生今年首宗毒菜事件。一個居於柴灣的三口家,上周四進食枸杞後不適。食物環境衞生署調查後發現,該些枸杞含有禁用農藥甲胺磷,並懷疑這些蔬菜經不正常途徑入口,所以不排除起訴該菜檔負責人。衞生署呼籲,市民要徹底清洗蔬菜後才宜食用。
衞生署發言人證實,居於柴灣三口家於上周四在區內一個菜檔購買枸杞,烹調枸杞瘦肉湯,當日中午進食後,三人感到不適,出現嘔吐、暈眩及發冷等症狀,到東區醫院急症室接受治療後出院。
食環署到有關菜檔調查,並撿走同批約八斤重的枸杞進行化驗,證實含有禁用農藥甲胺磷,已全部銷毀。食環署正搜集證據,不排除檢控該菜檔檔主,最高刑罰可被判罰款五萬元及入獄半年。
據了解,食環署懷疑該菜檔經不正常途徑入口蔬菜,並非經由內地註冊菜場及從文錦渡入口,故食環署和海關近日已在關口展開聯合行動,堵截非法入口蔬菜。現時所有入口本港的蔬菜均要來自內地註冊菜場,並要經文錦渡入口,該署會為每批蔬菜作抽樣檢查。
該署去年在市面抽檢一萬六千多個蔬菜樣本,不合格率為百分之零點五,其中大部份是含有殘餘農藥。
近年毒菜事件已大幅減少,去年本港只發生兩宗毒菜事件,涉及八人。但冬季較容易發生毒菜事件,故衞生署發言人提醒市民,要把蔬菜清洗多次,並要浸在清水內約一小時,以及不要飲用灼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