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派圈子近日流傳,有人數日前在飛赴北京的飛機上,見到中聯辦副主任陳鳳英和主任助理王如登。兩人貴為十六大香港代表,飛赴北京開會之說,不脛而走。但真真假假,都不及另一個題目更引起本港上流社會關注:引入「三個代表」理論容許資本家入黨後,本港哪一位工商界會排頭位申請加入做共產黨員,一如當年的羅德丞第一個申請中國護照?
這幾天,香港商、政界中人個個北望神州。無論政治抑或經濟,北京打一個噴嚏,香港隨時大感冒,誰又敢不留意重新鋪排人事的十六大呢?
商界更傳出小道消息,當十六大結束,人事交替告一段落,香港隨時會有一股新的「倒董潮」。有人正蠢蠢欲動。
早在十六大召開之前,商界中人其中一個流行話題,是討論「當江澤民退下去,董建華有沒有可能在五年任期結束前提早下台?」我原本覺得這是主觀願望多於客觀分析。在第二屆行政長官選舉之前,盼望董建華會退位讓賢的呼聲確實高唱入雲,但事到如今,明知這根本不可能發生,倒董之說已冷落。大家寧願把希望擺在五年之後、二○○七年舉行的第三屆行政長官選舉。
但當近日一而再、再而三聽到類似講法,不禁疑惑:人心果真未死?
原來,商界擔心經濟太差,香港已經不能再等五年。所以,有人急急希望趁着中央人事交替,為香港爭取新的希望。一位支持董建華下台的傳統左派這樣說:「中央要董建華辭職還不容易?董可以推說健康問題,提出請辭,然後中央安排董做政協副主席,這樣下台也夠體面了。」瞧,連後路都為董想好了。人心向背,一清二楚。撫心自問,這樣做領袖有甚麼意思?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