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理財:小股東應如何看回購與私有化

陸叔理財:小股東應如何看回購與私有化

作為小股東,被企業以每股資產淨值的折讓價收購自己手上的股票,會否感到不值,要視乎你所持有的股票價格在未來一年的上升潛力有多大。

近日不少上市公司都進行回購股份及私有化的行動,當中最為人矚目的,相信是恒基地產(012)宣布以高溢價私有化恒基發展(097)。此行動亦令恒基地產及恒基發展的股價顯著向上,相信持有此兩股的投資者定必會因而笑逐顏開。但由於一日未召開股東會進行表決投票,私有化的行動均未算作實,故相信恒發的一眾小股東們如今仍會為應否接受私有化的建議感到煩惱。
或者我們宜先行了解恒基地產今次欲把恒基發展私有化的目的,繼而再探討一下面對公司提出私有化或進行回購行動時,小股東應否接納這些建議。
今次恒地提出私有化的價格較恒發有形資產淨值的$6.78有8.4%的溢價,但如果將恒發持有的煤氣(003)、香港小輪(050)及美麗華酒店(071)的市值也一併計算在內,恒發每股資產淨值應達$10以上,故恒地今次實質是以近30%的折讓價格提出私有化。
除了私有化價格有一定的折讓外,恒地其實亦看準了恒發每年可從煤氣、香港小輪及美麗華酒店收取到可觀的股息。以上年度為例,恒發單從以上三間公司便收取到8億元的股息收入。由此可見,如恒地能成功私有化恒發,其盈利便不再完全依賴地產方面的收入,相信這才是恒地最重要的考慮因素。尤其是恒地在早前公布的業績中,經營溢利只有5800萬元,大跌九成半,這都誘使恒地的管理層欲透過私有化恒發行動來增加收入的來源,重而恢復投資者的信心。

由恒地私有化恒發的例子中可以看到,近日不少公司進行私有化或回購行動,當中不少是希望可以在低迷的市況中,以折讓價格收購到高價值的公司,同時亦可將業務的資源重新調配,令企業本身的現金流量得以提升。作為小股東,被企業以每股資產淨值的折讓價收購自己手上的股票,會否感到不值,則要視乎你所持有的股票價格在未來一年的上升潛力有多大了。
就以恒發為例,在未被提出私有化前,股價主要徘徊在$5的水平附近,如非恒地提出私有化行動,相信恒發亦未必會受到市場青睞,故恒基今次提出以$7.35回購,無疑是對恒發的投資者帶來一個套現的好機會。

留意回購動機
相反,一些公司如在進行回購後,如不但未能為公司帶來更佳的盈利表現,反而會增加公司的債務負擔,這其實只是大股東透過利用公司的資金為自己製造套現機會的一種手法,小股東便應小心面對這些公司了。所以公司進行私有化及回購行動的目的是為甚麼,投資者實宜小心留意,這樣作為小股東的你,才可望在這些行動中得到最大的利益。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