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小百科:《通縮》Deflation

金融小百科:《通縮》Deflation

「通縮」是通脹的相反詞,意思是指整體物價下跌。今日的日本與香港都正面臨嚴重通縮的威脅,所有資產價格及消費品的價格都有下調趨勢。
例如香港近日在食物方面,價格下調幅度便十分厲害──由過往酒樓推出「一蚊一隻雞」、「八十八元一斤龍蝦」招徠,慢慢蔓延到中下價的快餐店亦割價競爭。例如十二元已包飲品在內的午市快餐、超級市場推出九元九角的餐盒等;而衣服鞋物的價格下跌幅度就更加厲害,剛到換季時間,就已經開始大減價──四折、五折已經不算吸引,到季末之時,甚至低至一兩折才能吸引到顧客。
至於住屋方面,私人物業的價格早已大幅下跌,而租金亦下跌到一個很低的水平。從以上種種現象可見,由消費品以至資產價格均持續下跌,正好反映通縮肆虐。
如果市民的工資不減,而所做的工作亦很穩定的話,通縮未必是一件壞事。因為同樣的金錢,所能購買的東西會隨時間消逝而多了,消費者其實有所得益。
但在通縮的背後,其實正反映市場需求不足,又或者是供應過剩,在此情況下,企業未必能夠賺到足夠利潤,甚至要割價傾銷。在經營困難的前提下,難免要減員工薪酬甚至要裁員以度過經濟難關。況且,通縮亦包括工資下降在內,相信沒有市民願意看到自己的工資不斷下調,這亦是通縮不受到歡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