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因時而變 - 李怡

李怡專欄:因時而變 - 李怡

中共十六大開幕,竟然一反過去歷次大會的慣例,不唱《國際歌》而改奏《國歌》了。筆者寫的《誰唱〈國際歌〉》一文就似乎有點無的放矢。也有知情者說,《國際歌》會在閉幕時唱。若這次大會完全不唱《國際歌》,那很可能真是象徵着這次大會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有一個根本的改變。中共再也不代表「飢寒交迫的奴隸」,也不敢叫「奴隸們起來起來」也。「中國共產黨」的重點已不在於「共產」之「黨」,而在於「中國」之「黨」。這是黨的性質的改變。
十六大固然受到國際媒體的關心,香港特區政府也為了不想搶十六大的風頭而暫擱置市民關注的「推高樓價少少」的措施。但香港老百姓並不關心十六大,中國大陸的老百姓也不關心十六大。大陸媒體在北京王府井大街訪問一個途人,問他可知道十六大,這途人竟說,十六大「不就是要選國家主席」嗎?可見儘管官方媒體對十六大不厭其詳地宣傳,普通老百姓還是胡裏胡塗莫明所以。
這是社會邁向健康、正常方向的發展。由於經濟的全面自由化、市場化趨勢,政治不再是人們最關心的問題,權力在社會上也不再享有至高無上、無可替代的位置,金錢的地位已逐漸取得與權力平衡的均勢,甚至猶有過之。政治出路也不再是人們的唯一出路。因此,過去十多年為甚麼政治較穩定?為甚麼少了權力鬥爭的刀光血影?原因就是人們除了政治出路之外,還有經濟出路、專業出路。

十六大開幕式儘管為已故創黨元老毛澤東等人默哀,儘管江總的報告還講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但十六大總的精神卻不是對創黨理想的「一脈相承」,而是江總及中共宣傳機器所強調的「與時並進」。
所謂「與時並進」,其實真正含意是因時而變,就是隨着時代而改變的意思。江澤民的重要智囊、社科院副院長劉吉說,江澤民提出的「三個代表」思想,就是與時並進的理論,就是中共在二十一世紀黨的指導思想。
時代變了,中國共產黨的性質也要改變。中共不能再跟「飢寒交迫的奴隸」站在一起了,不能再「繼續革命」、不能再搞「無產階級專政」了,現在要讓資本家入黨,要保護富有階層的利益,要壓制「飢寒交迫的奴隸」起來「鬥爭」。江澤民與時並進,把中國共產黨的性質來一個翻天覆地的改變,不能不說是他的偉大貢獻、不能不說是十六大的重要意義。
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已變成社會民主黨,甚至是資產階級的政黨了。它說「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但「最廣大人民」要不要中國共產黨去代表他們的利益呢?由人民授權的民主選舉,看來很難不擺上第四代領導人的枱面上了。

李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