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小銀行存息高11倍

理財智慧:小銀行存息高11倍

如果從銀行的活期存款來看經濟,香港愈來愈像日本。日本自從九十年代初期泡沫經濟爆破以後,至今已經衰退了十多年了。日經平均指數更由高峯期的二萬八千多點跌至現在的八千多點,較恒指更低。日本政府為了挽救經濟,差不多所有辦法都做齊了,例如築橋起路、派發消費代用券等。而日本利率更由98年開始已接近零厘水平,成為世界罕見的案例。
有經濟學家認為,日本經濟已陷入了流動性陷阱(LiquidityTrap),因為利率太低,所以再放寬銀根也不會對經濟有多大幫助。這種意見,是典型經濟學之中凱思斯學派針對貨幣學派的批評。

小心步日本後塵
現在把一萬元放在香港的大銀行存放活期,一年才有象徵式的一元利息,實質上其實已等於零利息。香港是否像日本一樣,成為第二個進入流動性陷阱的地方,有待經濟學家去研究。
作為審慎理財的投資者,在接近零利息之情況下,究竟可以怎樣做?
如果不想冒太大風險,不妨考慮把部份存款存放在一些中小型銀行。在利率協議取消之後,現在才能看見利率自由化的好處──在大部份大型銀行只付出0.01厘的象徵式利率之時,有些中小型銀行仍給予0.125厘的利率,這個存款利率是大銀行的12.5倍。但放款方面,小銀行的最優惠利率仍然維持在五厘,與大銀行看齊。因為中小型銀行如果存貸利率完全與大型銀行一樣的話,吸收存款的能力會有問題。故此,為了競爭關係,小銀行寧願賺少些,把息差收窄一點。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