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八駿
上海正在積極建造國際汽車城,集中經營汽車零部件和整車的研究開發及生產、汽車展示和博覽、汽車貿易與物流、汽車科普教育與汽車服務、汽車文化體育與休閒旅遊等幾乎所有與汽車相關的業務。這是上海市一項具戰略性的重大投資決策。據媒體報道,上海國際汽車城最近招商引資取得了可觀成績。
從產業或行業發展的角度去看,上海國際汽車城既展示了以汽車製造為中心、向上與向下一系列相關產業(或行業)鏈,也透示了汽車製造業在中國內地極具增長潛力。倘若沒有後者,前者便缺乏堅實的基礎。倘若忽略前者,則後者將成「獨木」,不可能對整體經濟產生重大推動力。本文限於篇幅,先就汽車製造業在中國內地的前景發表一點淺見。
中國的土地面積比美國的大一些,但以人均汽車來比,美國是平均兩個人擁有一輛,而中國內地是平均一百人才有一輛。若中國內地僅達全球人均汽車擁有率的平均水平,則中國的街道上將增加一億五千萬輛汽車。
目前,中國內地一百餘家汽車製造商共年產二百萬輛汽車,要生產七十五年才能滿足一億五千萬輛的需求。美國目前一年賣出的汽車是一千七百萬輛,都賣給中國內地,可以連續供應九年。以上都是靜態分析,簡單得不能再簡單。實際上,隨着中國經濟繼續增長,居民對於汽車的需求將不斷提高,人均擁有汽車的比率不可能止於全球平均水平。一個面積達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人口達十三億、經濟正處上升軌道的大國,怎麼能不令全球汽車製造商垂涎?
正是基於這一基本判斷,上海市政府在浦東開發和全上海發展的規劃中都將建立中外合資汽車生產線列為重要項目。同樣基於這一基本判斷,全球各主要汽車製造商無一不以打進中國內地市場為重任。美國通用汽車與中方在浦東建立的別克汽車生產線不僅推動了浦東開放,而且提高了通用汽車在中國市場的聲譽。今天,中國內地比較富裕居民所嚮往的最著名的中外合資生產的小汽車是「別克」,其風頭已蓋過另一個中外合資生產的小汽車品牌──「桑塔納」。於是,其他外國大汽車製造商便瞄準「別克」,與通用展開競爭。如此,則中國內地汽車製造業便能迅速追趕世界先進水平。如此,則中國內地汽車製造業便能成為中國整體經濟發展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