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削減綜援 受助人更難脫貧 - 盧峯

蘋論:削減綜援 受助人更難脫貧 - 盧峯

有關注綜援受助人的團體昨天發表調查,指出儘管香港經歷了接近四年的通縮,但不少日常用品包括基本食品的價格並沒有跌價,反而有輕微的上升。換言之,幾年的通縮並沒有令綜援家庭或綜援受助人的生活開支明顯減低,故此這團體反對按通縮的幅度調低綜援金額。

交通電話費沒下調
我們認為這樣的研究調查雖然未必能全面反映通縮對綜援受助人的影響,但這種從實際情況出發、從實際生活需要出發的調查,可以讓整體社會更客觀、理性的討論及處理綜援問題,而不是像政府那樣一刀切及簡單化的要按通縮削減綜援。
事實上香港過去幾年雖然持續通縮,但卻並非所有商品或服務都有減價。減得最厲害的是樓價、租金、衣服、汽車等,新鮮食物的價格也有輕微的跌幅。然而很多生活必需的服務及開支卻並沒有減價,反而有加價的情況,例如各類公共交通服務包括地鐵、火車、巴士等都沒有調低票價,有的更因服務改變如改用冷氣巴士而變相提高票價。此外,燃料費用如電費、煤氣費、石油氣費同樣沒有下調,最近甚至有消息指出電力公司即將在明年提高電費。至於固定網絡電話費更因取消了國際電話的補貼而上升。
交通費、電費、煤氣費、電話費都是基本及必要的家庭開支,若果這些開支都沒有下調甚至反而上升,綜援受助人的開支在過去幾年通縮下根本沒有下降多少,他們也沒有因為通縮而多了餘錢,有了得益。在這樣的情況下,真的有理由、有條件大幅削減綜援一成以上嗎?

迫使進一步縮開支
而且正如中大社工系黃洪教授較早前指出,再進一步削減綜援金額只會迫使綜援受助人進一步減少食物以外的開支例如交通費、電話費等;要知道受助人要重投社會工作,總得要四處見工希望找到工作,當他們連交通費也付不來、電話費也付不來時,他們怎麼四處見工、怎麼可以跟不同的僱主聯絡呢?若果因此而令綜援受助人要更長期的留在綜援網中,到時政府的開支不是更大嗎?
﹙圖﹚本港交通費未因通縮而下調,倘再削綜援,將迫使受助人為節省交通費而躲在家中,不願搵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