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政府4年省20億公帑

電子政府4年省20億公帑

【本報訊】特區政府多年來積極推動數碼化服務,電子政府專員史端仁(MichaelVStone)說,過去4個財政年度,因推行電子政府服務,累計為政府節省了20億元。本港在推行電子政府發展上,全球位列第8,成績不俗。

史端仁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因推行電子政府實際削減的人手或營運開支約6億元,因而避免的額外開支及減少員工在處理業務上所需的工時,所帶來的名義效益則為14億元。

科技投資每年遞增
與此同時,政府在資訊科技的經常性開支也逐年遞增,由01年度的5億元,升至03年度的6.9億元;本年度的大型非經常性開支更高達11億元。但他強調,長遠而言電子政府服務肯定可以節省成本,還可為市民提供更優質服務,提高工作效率,加強與市民的客戶管理關係。

全球第8亞洲第2
國際顧問機構埃森哲(Accenture)較早時發表的調查結果顯示,本港在全球電子政府發展進程中,位列第8,在亞洲區則僅次於新加坡,只因後者較香港更早推行此計劃。
電子政府服務中,以公共服務電子化計劃──生活易的服務範圍最廣泛。他說計劃進展良好,其中預約排期結婚服務,有七成已透過生活易進行;而12至15%的康體活動,也是透過網站預訂。
不過,利用生活易更新駕駛執照則反應較差,他認為因由於當中涉及電子證書使用,及附加多份電子掃描文件。
電子證書至今共發出8萬張,對於未能普及應用,他歸咎於應用功能未夠吸引,但相信近年興起的網上賽馬博彩、網上投資股票活動有助推動發展。明年7月推出的智能身份證,也會附加電子證書功能1年,希望有助推廣普及。也計劃讓駕駛人士可藉電子證書,在網上確認身份後,自行查看扣分、更換牌照時間等個人資料。
智能身份證除上述附加電子證書功能外,還會附有公共圖書證功能,以及作出入海關之用;到2006年,更會取代駕駛執照,讓警員透過身份證號碼,翻查駕駛者資料;至於建議兼作電子錢包用途,已遭金管局以非適當時候為由否決。

智能身份證功能多
對於儲存個人健康資料,他說政府態度開放,視乎大眾接受程度,但要考慮同時儲存太多資料的利弊,一旦遺失或更改資料引致的損失及不便。
此外,政府還積極籌備房地產網站,將如土地註冊署、規劃署等不同部門所提供有關房地產的資料,綜合展現在市民眼前。另外又建設營商網站,連接相關政府部門資料,方便商界尋找商業訊息及下載申請表。兩個網站希望於明年底完成,政府也會為發展電子物流業,協助建設統一的電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