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存款利率只具象徵意義

理財智慧:存款利率只具象徵意義

美國聯儲局減息半厘之後,香港亦追隨減息。但在銀行的層面上,減息幅度未能緊貼美國,因為香港的存款利率已經跌至歷史性低點,一般銀行已經不向一萬元以下的存款提供利息,而一萬元以上的活期存款,息率也只有八分之一厘。美國減息半厘,如果香港要跟足的話,活期存款利率便要減到-0.375厘,存錢入銀行要支付而不是收取利息,相信沒有存戶肯這樣做。所以香港銀行並沒有跟足美國的減幅,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活期存款若出現負利率的話,恐怕會出現提款潮。

銀行要維持合理息差
滙豐、渣打、中銀及東亞等幾間大銀行都宣布把活期存款利率降至0.01厘,即存一萬元在銀行,一年之後只能得回一元利息,的確少得可憐。如果所用的戶口是要支付年費的話,更變相成為存錢在銀行要支付費用。換言之,今時今日仍把錢存在銀行,只是為了託管的安全因素,而並不是為了利息。
銀行付出一點子的利息,象徵意義大於一切,而一點子(亦即0.01%)已是利率變動的最低幅度。這樣的安排,相信是避免銀行存款出現零利率或負利率以免存戶不肯存放活期,大大影響銀行的放款能力。因為存款利率只遞減0.115厘,為了要維持合理息差,作為放款基準的最優惠利率亦只能減八分之一厘,由5.125厘減至5厘。
有人不滿銀行「食水深」,認為銀行只減八分一厘而不是半厘,是不合理的做法。但銀行減息的幅度是多是少,純粹是一個商業決定。蝕本生意沒人做,現時銀行的競爭已經十分劇烈,而息差亦沒有存在暴利,只要存貸減幅相若,仍算合理。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