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寧願從來冇試過呢隻藥!」<br>準空姐無錢買藥醫局見死不救

「我寧願從來冇試過呢隻藥!」
準空姐無錢買藥醫局見死不救

年輕的準空姐兼大學畢業生,突如其來的血癌改變了她的夢想,無法成為空姐,無法加入其修讀的物流行業;但試用血癌新藥後,兩周內其白血球回復正常人水平,但每月逾萬元的昂貴藥費,埋沒了這線帶來重生的曙光,沒錢支付藥費的病人說:「寧願從來沒有試過這隻藥。」 記者:梁洵瑜

【本報訊】政府現時的醫療政策強調,不會令存在經濟困難及患有高風險疾病的人士得不到治療,但部份每天需要服用一種每粒一百六十元血癌新藥的血癌病人,卻因醫院管理局遲遲不肯引入該藥,而面臨可能斷藥喪命的危險。有病人組織批評,政府因錢放棄病人,而且違反一直強調的政策原則,明顯是自打嘴巴。
在臨近大學畢業、人生最燦爛之際患上慢性骨髓細胞白血病的許小姐,正面對因沒有錢而無法得到治療的困境,她曾試過骨髓移植及注射干擾素等治療都無效,惟有參加瑪麗醫院與藥廠的免費試藥計劃,療效頗佳,但試藥期至下月底結束,她多次要求醫管局引入該藥及藥廠減價,但都不得要領。

新藥服食兩周即見效
二十四歲的許小姐於兩年前證實患血癌,「大學臨畢業嘅時候考到空姐,但驗身時發現患咗血癌,突然改變晒自己嘅計劃。」原來就讀科技大學物流系的她,一直希望當空姐,但計劃因患病仍未能實現。
她曾接受移植妹妹的骨髓,但新骨髓在體內無法生長,白血球處於極低水平,在隔離病房捱了一個月,出院後毫無起色;惟有注射干擾素,但副作用不但令她脫髮、面如死灰,最嚴重是出現情緒抑鬱。
由去年底開始,許小姐參加了一項試服新藥「加以域」的計劃,每天服食兩粒新藥,兩周後白血球水平回復正常。她說,當時「心理上真係有個希望,自己可以做番正常人」。本報訪問她時精神確是十分飽滿,面色紅潤,並已找到工作。

醫管局不肯引入新藥
但試藥期限逼近,以她的服食份量計算,每月藥費為九千六百元,佔了家庭收入的大部份,根本無法長期負擔藥費。她失望地說:「如果明知呢種藥可以救命,但因為冇錢就冇得醫,我寧願從來冇試過呢隻藥!」所以她多次要求醫管局引入該藥及要求藥廠減價。
許小姐不滿地說,若醫管局都說無法負擔,那病人又怎可以負擔?病人自助組織「心血會」副主席黃遠志更擔心,要是醫管局不肯引入該藥,意味政府會因為錢而放棄病人,除血癌患者外,其他高風險疾病的病人都有機會面臨同樣情況。其實「加以域」對治療骨髓細胞白血病有明顯療效,已獲美國當局認可。
病人互助組織聯盟主席陳萃菁稱,政府一直強調會照顧經濟困難及高風險疾病病人,相信血癌也屬高風險病,若當局連這些首要協助的病人都不伸出援手,明顯違反本港醫療政策。社區組織協會主任何喜華認為,現時的醫療政策均令窮人及危疾患者不安,當局應訂立明確醫療政策及融資方案。
香港大學血液及腫瘤科教授梁憲孫認為,事件反映當局確實要實施有目標資助,如急症室非經常使用的項目應適當地收費,資源才能有效應用於真正需要的病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