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中港IDD接入費<br>信產部打擊非法經營商

統一中港IDD接入費
信產部打擊非法經營商

近日鬧得滿城風雨的中港長途電話(IDD)收費問題,在中電信總經理周德強發表重要講話,以及多家固網商調整收費後,似乎已告一段落。但業內人士估計,今次事件將對非法經營中港長途電話的電訊商打擊最大,若未能妥善處理,過去以此降低成本的本地電訊商,更會陷入財政危機,甚或結業。他認為,這次信息產業部統一接入費,一方面可藉此加強監察,取締非法經營者;另一方面,也同時採用懷柔政策,透過發出執照予電信商,以換取其終止經營非法業務。

網通令收費添變數
引發今次問題的17美仙接入費,據悉已定性為「國家政策不會改變」,但主要收取此費的中電信可調整具體細節,惟這屬短暫性質,原因是另一全國固網商網通仍處於成立之初,部份高層仍未到位,故國家對外電訊服務協議,仍由中電信統一洽商,預期網通明年會自行與海外電訊商磋商本身的電訊服務協議,屆時本地營運商將可能面對新變化。
長途電話服務一向是由兩地的國際或對外網絡商合作提供。據國際慣例,雙方先互換分鐘,差額才以議定的接入費計算。

影響市場健康發展
為何信產部今年公布調整接入費後,短時間內要求電訊商實施?業內人士認為這與內地日形猖獗的違法電訊服務有關。以往,內地並無統一接入費價格,為求促銷,經營商不斷降低價格進行競爭,部份更以低於成本價,與海外電訊商達成中港兩地長途電話服務協議,部份通訊量正是由不正常渠道提供的。
其實,一些數據可顯示這些違法通訊量的存在。本港電訊管理局數字顯示,過去數年中港通訊一直處於不平衡水平,差額更愈來愈大(見附表),但信產部高層則多次表示,兩地通訊量基本上達致平衡,兩方完全「不對口徑」。資深市場人士指出,出現上述情況,顯然是部份通訊量於內地屬違法而沒有上報。更嚴重的是,這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若能迴避監察,本地電訊商也不會向電訊局滙報,以節省需邀付的每分鐘約0.2元的LAC及USC等費用。他估計每月單從內地打入香港而漏報的通話分鐘達6000至7000萬分鐘。有關情況近年更形猖獗,達到若內地監管機構不作出干預,將影響中國電訊市場健康發展。
目前,內地通訊量多通過中電信關閘傳送,另一個關閘是解放軍的通訊網絡。信產部10月22日向中信電信發出3個電訊服務牌照,剛好是在調整接入費之前。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