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美國聯邦儲備局突然大幅調低利率半厘,香港銀行亦同步將最優惠利率調低0.125厘,儲蓄存款利率因而降至可憐的0.01厘。筆者察覺近日不少朋友喜歡以1萬元存款,1年後取得1元利息為例,來誇大利率下調之厲害。
假若各位基於上述報道,因無利息而迫自己去投資,則筆者奉勸閣下三思。主因是減息周期基本上在01年已經展開,綜觀早前因利息低,強行去投資尋求更高回報的朋友,不少在投資中損失的金額,高逾本金的20%!故此奉勸各位不要因利息低而胡亂投資,因為此舉往往可能損失更大!
老實講,減息前儲蓄存款為0.125厘,即1萬元1年才有利息12.5元,100萬1年才有1250元利息。換句話說,減息後,你的100萬元只是少收了1150元(扣除100元利息),即100萬元本金的0.115%,但假若將此筆資金來投資股票,分分鐘損失的不止0.115%!故此「1萬元存款,才取得1元利息」,真正來講僅是少收11.5元,何必為11.5元而強行投資?
近期不少朋友尋求較銀行存款利率高之回報,筆者粗略詢問了一些朋友,察覺投資債券的表現較佳。無奈據聞債券正步入大熊市,基於此則以短期債券(如3年期以內)較佳,即使不幸「中招」,也僅是「坐艇」兩三年,應較8號仔短!
在01年,美國聯邦儲備局連續調低利率11次後,便暫停減息約10個月,直至上周又再調低利率,類似的策略,格老以前曾採用。在90年10月至91年12月,聯儲局連續減息14次後,暫停減息大約4個月,在91年4月又開始減息,這次某程度可謂重演91年減息事件。
去年美國連續減息11次,大部份時間本港亦有隨之調低利率,在每次減息後,兩地股市雖然亦曾呈現輕微反彈,但始終未能扭轉股市的弱勢,令其重踏長期上升軌。可見真正構成股市的升跌,是公司的盈利,故公司盈利一日未好轉,則股市只會出現短期反彈,不會重返長期升浪。筆者相信這次也不例外,與去年11次減息並無太大分別。
繼恒隆系私有化格蘭、新世界系重組後,上周恒基地產(012)亦宣布私有化恒基發展(097),這次基本上是靠低息進行私有化,恒發的股息率及盈利回報(EarningYield)皆逾3厘,遠較貸款成本(約2、3厘)高,即借錢來私有化尚有利可圖。在目前經營環境惡劣情況下,有甚麼較這策略更易賺錢?估計短期仍有上市公司會趁低息進行類似的私有化行動。
上周恒發大幅飆升,最高升至7.35元,逼近本年高位,亦是00年1月以來高位,基本上在扣除買賣成本後,股價已頗接近收購價,假若短期大股東再無其他更高的收購建議,相信其股價不易進一步上衝。以他「數口」之精明,估計「大幅」調高收購價的機會不大。
反而恒地的走勢較佳,其股價在過去3個交易日皆約在26元水平鞏固,14天RSI走勢頗強,假若本周股價進一步升破27元,RSI能升破70,估計可引發一較大升幅。
譚紹興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