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學生哥們個個架上大眼鏡,原來不完全與看太多電視、玩電腦太多或太近距離看書有關。有研究發現,華裔兒童患近視的比率,較非華裔兒童高出兩至三成,但這與學校課程設計並無直接關係,反而可能與華人的遺傳基因有關;而佩戴矯視鏡片有助減低近視度數。 記者:陳倩雯
理工大學近視研究中心在去年底至今年初,訪問了逾一千名十三至十五歲、分別就讀本地學校及國際學校的純種華裔、華裔混血兒及非華裔學童。
研究結果顯示,本地學校的學童,患近視的比率達八成五至八成八,高於國際學校學童的六成至六成六,其中以純種華裔兒童患近視的比率最高,逾八成;其次是華裔混血兒,近視比率平均是六成五;只有四成三非華裔兒童患近視;而本地學童患近視的比率,遠高於十一年前的六成。
研究亦分析本地學校與國際學校的課程設計,發現就讀國際學校學童做功課的時間,較本地學校學童多;但相反本地學校的測驗及考試數目就較國際學校多;課外活動的時間則相若。
理大眼科視光學及放射學學系副教授林小燕表示,研究結果顯示不論學習環境如何,中國人都較易患上近視,估計是遺傳基因令中國人在接觸到某些環境因素而誘發近視,現正搜集資料進行追查三代遺傳基因的研究,希望在兩年後找出誘發中國人患近視的環境因素。
她指出,近距離工作可能是其中一種環境因素,呼籲學童勿長時間近距離工作,間中須讓眼睛望遠處。
另一個由理大眼科視光學及放射學學系副教授曹黃惠華負責的研究則發現,五十四名佩戴了矯視鏡片一年的受訪者中,九成八成功減低近視度數,平均減三百度,最高的更由七百多度減至只餘五十度近視。
研究亦發現佩戴矯視鏡片的學童,一年內的平均近視度數增幅,較佩戴普通眼鏡的學童少五十度,顯示近視加深的速度較慢。矯視鏡片是一種硬而透氣度高的隱形眼鏡,需長期佩戴,藉改變眼球長度而改善近視度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