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銷證券經紀最低佣金制之實施日期,因經濟問題延遲了1年,由於過往一段時間陸續有證券行結業,近期的情況更有惡化迹象,市場再有強烈聲音要求擱置有關計劃。
從開放市場的角度來看,撤銷最低佣金制是合理的。然而,若大家明白到今天經紀行經營困難的原因,並不單是經濟不景的結果,或許會有另一種想法。
經紀行收入縮減,除因大市氣氛影響成交外,證券業面對銀行的不公平競爭亦是另一重要原因。自97股災至今,曾有個別證券行倒閉,影響投資者對中小型證券行的信心,但有理由相信,絕大部份證券行仍是可靠的,因為信心問題而轉到銀行買賣證券者,比例上未有明顯增加,反而銀行繞過法例的漏洞,讓沒有足夠資格及經驗的職員推銷證券買賣,才是對中小型證券行致命的一擊。相信大家也曾有這樣的經驗,就是在銀行大堂內,無論大堂經理、客戶服務主任及櫃枱員,均從事各式各樣的金融及投資產品推廣,但進行這種活動的人員,應如其他證券從業員具有認可專業資格。銀行有「安全」形象的優勢,有強大的分行網絡,中小型證券行如何能與之競爭?雖然明年初實施的新例會收緊這方面的要求,但不少中小型證券行的市場佔有率已遭蠶食?
中小型證券行當然有需要改善的地方,但來自銀行的不公平競爭,已令它們缺乏生存空間。要彌補這些缺失,政府應擱置最低佣金制的建議,並要加強銀行證券業的規管,改變不公平競爭的現象。長遠而言,當市況好轉後,才考慮撤銷最低佣金制。
(本欄逢周一刊出)
冠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