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圈短談:減息對香港幫助不大

財圈短談:減息對香港幫助不大

美國聯儲局上周三終於再減息半厘,雖然減幅比預期的1/4厘大,但對港美股市的刺激作用有限,次日港股僅升70點,收9844點;美股更倒跌2.1%(184點),收報8586點,是3個星期來最大的單日跌幅。
大幅減息的好消息,竟敵不過一家科技股思科(Cisco)發出盈利警告的壞消息,反映市場對格老肯再減息的背後原因產生疑問,其中最大的憂慮不外乎以為美國經濟已病入膏肓,不下重藥不足以挽狂瀾於既倒。聯儲局當然知道行動會引起多方揣測,因此在會後的聲明中表示,額外減息將有助經濟擺脫現時疲弱的狀態,並暗示減息周期已告一段落。目前聯邦基金利率已進一步降至1.25厘水平,將來再減的空間十分有限,如無十足把握能刺激經濟,格老實不應如此兵行險着。
也有評論認為,格老急於為美國經濟狂打補針是在同市場玩心理遊戲,以「最後一減」來迫使企業和消費者不用再等進一步減息,可以放心借貸去增加支出,達到刺激增長的目標。不過能否如願就要看大家的造化,畢竟利率雖能受到人為控制,但恐怖活動和中東局勢等同樣影響經濟的事物,即使強如美國總統也無法絕對左右其發展的。

樓市難有刺激
美國減息,本港股民未有即時的得益,但銀行存戶就馬上受累,本已低至0.125厘的活期存款利率再被減去0.115厘,只剩下象徵的0.01厘,變成1萬元存款的1年利息只有1大元──僅夠買1粒魚蛋!本港進入零息時代,存款利息已名存實亡,受影響最大的相信是已退休、靠收利息度日的人士。
至於出口十分依賴美國市場的本港經濟,也不會有很大得益。存款利率雖已跌到零,但貸款利率方面,本地銀行的最優惠利率只降到5厘,在經濟和就業前景不明朗之下仍然偏高,對增加企業信貸並無太大幫助。香港經濟所面對的結構轉型和信心不足的問題,也不是單靠減息就能夠解決的。
地產方面,發展商都憧憬減息可刺激市民的購買意欲,以及減輕供樓負擔,可以幫助穩定樓價。不過,據《遠東經濟評論》(FarEastEconomicReview)的調查,有84%的本港受訪者曾因投資物業而損手,並且由於樓市連年下跌,現時近一半的受訪者已無物業在手。美聯物業的調查也發現,60%受訪者認為再減息也不會刺激樓市向上,可見買樓也是信心問題多過利息的考慮。
港府傳聞中的一系列挽救樓市措施,則因為同中共十六大「撞期」而只聞樓梯響,但實情可能是政府根本未準備好。至於托市的主力據說是向每戶每月發放1800元租房津貼,被譏為不認識市場運作的「屎橋」,可見對於樓市,港府已是黔驢技窮,變不出甚麼新花樣。
姚遷 泛德國際投資董事
網址:frederick-taylo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