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萬人食長糧 20年多耗百億<br>議員轟公僕退休金有加冇減

六萬人食長糧 20年多耗百億
議員轟公僕退休金有加冇減

前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二○○○年退休時,拿了一筆過的退休金達一千二百萬元,之後還可領取按月發放的退休金七萬多元;今年六月退休的前任房屋局局長黃星華也拿了逾一千萬元一筆過退休金,每月另拿六萬多元;就算是中下級人員,按月發放的退休金也有一萬幾千元,已比一般市民的工資高出逾倍。可是通縮出現,暴露了退休金制度存着大漏洞,令陳方安生和其他已退休的公務員,每月多拿了最高達百分之十一的退休金,政府不但沒有堵塞,還要繼續慷納稅人之慨。 記者:呂焯均

【本報訊】雖然財赤嚴重,但港府「明益」六萬多名退休公務員,他們每月領取的退休金,過去一直跟通脹增加,連續四年通縮卻沒有相應減少,而且當日後恢復通脹時更會立刻增加,而不會先扣除累積的通縮,估計政府為此在二十年內多付超過一百億元。
同樣在過去四年沒有隨通縮削減的綜援金,社會福利署也表明會研究按通縮削減超過百分十一,而立法會議員和區議員的津貼,早已每年隨通縮下調。有人事顧問說:「退休金只加不減,非常唔合理,政府要納稅人揹住咁大筆數,納稅人真係要跳樓。」

揭露兩年仍不修訂
審計署於二○○○年初發表的調查報告,首次揭露公務員退休後按月領取的退休金有加無減的無理制度。審計署曾按九九年通縮百分之三點三,以及公務員退休後一般可活約二十年計算,將會累積損失近五十億元公帑。
但是,港府並沒有因此修訂退休金制度,當時公務員事務局更向行政會議滙報,獲行政會議重新確認退休金政策是只能按通脹增加,該局又聲稱通縮可能只屬短期。
可是實際情況並非如公務員事務局所講般,本港的通縮情況仍不斷惡化,九九年至今年首三季,累積通縮高達百分之十一點五,退休金的累積損失又比審計署當年推算的超出逾一倍,肯定超過一百億元。
公務員事務局發言人回覆記查詢時說,若在通縮期間扣減按月發放的退休金,會涉及對退休金增加政策作出根本性的改變;而不扣減是為維持退休金的購買力。此外,約五成半現正領取退休金的人,每月退休金少於五千元,而退休金是他們的生活支柱。
立法會政府帳目委員會主席李家祥指出,以前本港沒有通縮,因此政府一直沒有檢討機制,但通縮已出現,而且可能持續多一、兩年,政府任由退休金只加不減,導致大量公帑流失,定必令人對港府財政管理的能力失去信心,「政府以前唔改,係當既成事實去做,但係呢個政策冇經過社會辯論、政府亦根本冇仔細考慮過,所以好應該全面檢討。」

私人機構從無此例
中原專業人事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周綺萍說,公務員退休金永遠增加,非常不公平,「香港人愈來愈長命,平均有八十多歲,政府要納稅人揹住咁大筆數,納稅人真係要跳樓。」她又說,私人機構的退休金根本不會計算通脹或通縮,而良好的人力資源管理也不可能有這種制度。
審計署助理署長陳霸強回應記者查詢說,每份曾發表的審計署報告,該署都會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