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幅減息半厘,表面上看來是標誌着經濟出現進一步下滑的風險,其實內裏意義十分重大。如果此次只減息四分一厘,相信消費者仍不會急於消費,以期待12月再減息,徒浪費子彈。一次過減息半厘,是希望讓市場知道,短期內不會再減息,令消費意欲可以盡快釋放出來。
從另一角度來看,美國大幅減息後,美元將會轉弱,如果歐元區不減息,將令歐元更具投資價值。果然歐洲央行上周四議息後維持息口不變,令歐元連續第8日上升。格老此次用心良苦,除減息外,同時又令美元轉弱,這便可令美國產品更具競爭力,預期出口會增加,不但可以減輕財赤,亦可幫助經濟復甦。
美元貶值而其他國家貨幣幣值不變,將令外國入口美國貨物變得更便宜,外國入口貨較貴,本國貨品亦可作適量的價值提升,以現時有機會出現通縮來看,適量的通脹亦是格老所希望看到的。
當然每件事都有利弊,弱美元及通脹會令美國股市及債市出現壓力,但當企業恢復盈利增長後,必能吸引資金重臨。加上布殊政府輕易控制了參眾兩院,去年曾大力鼓吹的大規模減稅措施又可重張旗鼓,在各方面落重藥下,經濟恢復增長指日可待。
本港雖跟隨美國減息,但幅度有限,相信未能為經濟帶來太大得益,反而如美元持續轉弱,則更為有利。因為美元貶值間接令港元貶值,有利本港貨品的競爭力,有助減輕財赤。
除減息外,市場另一焦點是中共十六大正式展開,在會議前一日,中國證監會宣布了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將於12月1日實施。從理論上講,QFII意味着中國股市的資金供應將大為改善,內地股市應該大漲才對,但實際上,上周五內地股市全線下跌,1000多隻股票只有10多隻上升,A股及B股市場分別下跌了2%及3%,說明市場力量已經對管理層的「利好政策」投了反對票。為何管理層會弄巧成拙?這要從中國股市的內在弊端談起。篇幅關係,下周再談。
信誠證券高級投資經理 連敬涵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