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匯廢或不廢?

  聯匯廢或不廢?

■阿雷

隨着本地經濟持續缺乏起色,經濟調整也促使資產價格不斷下滑,加上特區政府財政赤字每下愈況,市場對聯繫滙率制度的存廢問題也增加了討論,那麼香港應否放棄聯滙?
目前市場對聯滙存廢的討論,着眼點多集中在放棄或維持聯滙後可能帶來的好處和壞處,然而,世上沒有完美無瑕的滙率制度,放棄聯滙與否,並不存在絕對的好處和害處。例如,本港若於現時放棄聯滙,港元的幣值可能出現大幅下跌,無疑令出口競爭能力有所提升,並對加快本地經濟調整產生積極的作用。
但港元貶值後的優勢,可能在觸發其他國家貨幣在港元貶值後,作出惡性貶值而變得蕩然無存(情況如97/98年亞洲金融風暴)。反之,若維持聯滙,雖然由於港元幣值過高而失去競爭能力,但若美元強勢出現逆轉(問題在於何時出現),港元幣值過高的問題將自動糾正過來。由此可見,放棄或維持聯滙制度與否,對經濟不會帶來持久的優勢和害處。畢竟目前全球大部份國家均實施浮動滙率制,若當聯滙貶值塵埃落定後,放棄聯滙產生滙價的優勢將會逐漸消失。

考慮本身的承受力
歸根究柢,繼續維持聯滙與否,在於我們是否能繼續接受或承受經濟繼續出現「大起大落」的波動。「大起」──正如經濟和股市在九七年中出現的「非理性亢奮」;「大落」──如資產價格進一步下跌,經濟環境甚至需要再用上數年的時間去調整。答案若是否定的,那麼及早把目前經濟「大起」或「大落」的波動,轉移至在滙價的波動上,讓我們的貨幣政策重拾微調經濟的功能,相信不失為一件好事。當然放棄聯滙制度後,我們有沒有實實在在的競爭能力,在脫鈎後仍能持久地保持競爭優勢則更值得我們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