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國通過 強迫武檢<br>布殊:伊不從後果嚴重

聯國通過 強迫武檢
布殊:伊不從後果嚴重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十五個成員國,周五表決一致通過由美英提出的伊拉克問題新決議案,強迫伊拉克再次接受聯合國武器檢查,否則表明該國要面對「嚴重後果」。伊拉克官方報章在表決前已斥之為「戰爭決議」,不算是亂罵——新決議雖說給了伊拉克「最後機會」,但也將伊拉克迫到牆角——若被指沒有完全遵守決議,肯定只有捱打的份兒。

儘管新決議未提授權美英出兵攻打伊拉克、只警告伊拉克若仍不銷毀大殺傷力武器便要面臨「嚴重後果」,美國對於安理會終於進行表決,深感舒一口氣。畢竟決議若獲接納,他日若攻伊也不能說是獨斷獨行,未與國際社會商討過。

限期七天接受決議
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決議通過後,隨即敦促伊拉克領導層為伊拉克人民與全球和平,接納新決議。伊拉克最遲在本月十五日要表態。表決前夕,美國總統喬治布殊在白宮記者會上態度從容,已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談及伊拉克問題時,他兩度用「當」代替「如果」,其中一次說:「當決議通過後,我可以說聯合國已承認威脅存在,我們會合力解除他(伊拉克總統侯賽因)的武裝。」決議通過後,他即時發表講話,警告伊拉克若不迅速接受決議,將面臨嚴重後果。
法國和俄羅斯在表決前對美英修改後的新決議內容感滿意,是美英勝利的最大關鍵。事實上,美英為這項決議,已與安理會其餘成員國,尤其是另外三個擁有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法國、俄羅斯與中國,談判了兩個月。這已是美英提出的第三份決議草案(內容見附表)。
草案最後版本險些仍不獲法俄支持,最後再作兩處修改:在敏感的第四段--闡明伊拉克怎樣才算進一步實質違反銷毀武器義務
--將某處的「或」字代替「和」字,消除了暗藏動武意思的疑慮;又將第十二段原本的「恢復國際和平及安全」,改為「確保國際和平及安全」,才能使兩國表示滿意。
美英高層官員不斷打電話給法、俄等國的高層官員斡旋,更是功不可沒,尤其是喬治布殊急中親自致電法國總統希拉克,終取得法國妥協。

美國待數月大攤牌
決議通過後,伊拉克須承諾遵守。預料武檢員最遲明年二月二十一日會向安理會提交調查報告,之後安理會立即開會討論伊拉克有否違命,若有,可能會考慮採取進一步行動。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周四表示,美國或要再等數月才能與伊拉克就此問題攤牌。不過,美國早已表明攻伊毋須聯合國授權。
路透社/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