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與投資不妨分家

保險與投資不妨分家

想要有足夠保障、又不願支付高昂保費的人士,有兩個方法可行:一為投保定期壽險;二為減少現有壽險計劃的儲蓄部份(保障額不變),從而減少保費支出。
張佩儀指出:「同樣的保障額,定期壽險保費僅是儲蓄人壽的10%,如果將其餘90%的供款,自行作低風險投資(如債券),回報絕不遜於儲蓄壽險。」
執教鞭的楊小姐(29歲)數年前購買了一份保額100萬元的終身壽險,每月供款千多元,最近透過經紀購買另一份定期人壽計劃,保障額同為100萬,年費只需千多元,才驚覺兩者保費差距甚大。楊小姐說:「保險公司說終身人壽不可中途轉為定期壽險,個人又不欲斷單造成損失,所以現正與代理商討,可否減少儲蓄部份的金額。」
定期壽險保費低,兼靈活性大,但完全不具儲蓄成份,只有在保障期內身故,方可獲得賠償。此外,保費會定期(一般每5年一次)調整,投保人年齡愈大,保費的支出亦愈高,有別於終身壽險的劃一保費制度;加上對投保人的年齡有限制,保障期亦非終身(一般最高保障年歲為75至80歲),故投保人投保前最好先清楚自己的需要才下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