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對一隻中資股進行分析時,實應加入「國內政策可能改變」這因素在內。此因素對股價的影響,卻往往是難以預計的,投資者宜小心留意。
中國電信(782)上市一波三折,最終以市場氣氛疲弱為理由,大幅削減全球發行股數55%至75.56億股,但招股價仍維持介乎$1.47至$1.69不變。雖然市場一直盛傳,中國電信首次招股失敗,與信息產業部調高致電國內長途電話的接入費有關,但中國電信管理層已否認傳聞。不過,由於今次調整長途電話接入費跟中國電信招股的時間過於接近,加上市場至今仍未完全理解長途電話接入費的細節及內容,這都會影響市場認購中國電信的意欲,同時亦衍生出另一個問題——就是投資中資股要小心國內飄忽不定政策風險問題。
還記得前兩天已在此提醒投資者,在認購新股時要細心閱讀招股書內容,尤其是當中的風險因素及業務前景概括。但其實國內經常性的政策改動,亦是投資者認購中資股時,應該留意的重要因素。而這個因素,往往比其他因素來得重要,因為國內政策的更改,往往會完全改變一隻中資股原有的特質,還很容易令該中資股失去原有的投資價值,故投資者實不可小覷國內政策對中資股的影響性。
暫且不談今次增加長途電話接入費對中國電信上市的影響,我們或可先回顧一下另一隻電訊股中移動(941)的股價表現。投資者或會覺得,在全球電訊股表現皆異常疲弱的時候,中移動股價表現較大市為差是理所當然的,而現時該股從高位下挫的幅度不足八成,表現已比其他電訊股為佳。但如果我們細心分析一下中移動過去的業績,對比其現有的市盈率,便會發現中移動的股價其實已偏低。全球大多數的電訊股股價持續下沉,主要原因是因為要不斷為3G業務作出撥備,以致盈利不斷倒退,亦從而令股價不斷下挫。
反觀中移動不但不需要為3G業務作出撥備,其盈利除九九年度錄得30.5%的跌幅外,過去數年均能保持穩定的升幅,市盈率亦由九九年12月的52倍下降至現在的13.8倍,比恒指系內很多藍籌股還要低。中移動股價持續受壓,正正因為投資者擔心國內電訊業政策經常更改所致。如去年市場擔心國內的流動電話會由雙向收費轉為單向收費、今年初又害怕國內開放流動電話市場會影響中移動的盈利,到近日中國電信可能會以低價上市,又或者長途電話接入費的調整,種種因素都令中移動股價蒙上不明朗的陰影,以致投資者無法安心持有。
故此,雖然很多國內的企業如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以至一眾國企股的前景均值得憧憬,但無奈國內的政策經常更改,卻增加了投資中資股的風險。因此,投資中資股時,應加入考慮「國內政策可能改變」這因素。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