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自己以國泰和英航機艙為家的和黃前大班馬世民,雖然離開香港首富李嘉誠的王國,出外闖蕩近十年,但仍十分關注香港的一起一跌。這位當年支持前港督彭定康政改、希望港人擁有更多民主自由的大班,對香港提出善意的警告──若不想從地圖上消失,香港就要找出自己的定位,要立志做「中國的瑞士」,一個成功的國際金融中心,政府不要再干預市場,不要再干預樓市,更不要為《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
馬世民日前在中環辦公室接受本報專訪時強調,香港以往得以成功,皆因政府嚴守不干預市場這條金科玉律。「以前你投資贏錢,恭喜你;輸錢,則貴客自理。」因此他一直反對港英政府的高地價政策及特區政府出手托樓市,認為只會弄巧反拙,他甚至形容干預樓市是最危險的遊戲。
「以前你投資贏錢,恭喜你;輸錢,則貴客自理。」
馬世民眼見近年來港人變得愈富有,就愈被寵壞,失去當年以難民身份來到香港的拼搏精神,對困境和投資損失也愈多怨言,動不動就舉手要政府打救。馬世民笑說有一次他問董特首,為何只聽社會上層人說的話?特首回應:「Becausetheymakethemostnoise!(因為佢哋最多噪音)」馬世民力勸董建華,要多聽窮人的聲音。
對於聯滙成為政治禁忌話題,馬世民大呼荒謬,認為是不肯面對現實,也不顧香港的競爭力。他回憶起八三年聯滙出爐一幕,七點八的滙率其實毫不科學化,只是一個權宜應急之計。至於有人擔心若脫鈎會引起巨大恐慌,馬世民覺得這正是要公開討論,才可做到集思廣益,改與一籃子貨幣掛鈎是一個值得研究的方式:「讓港元浮動,看港元值多少。」
至於香港的未來定位,馬世民指只要港人盡力強化一直擁有的金融中心優勢,香港大有條件成為「中國的瑞士」。他最反對香港向「高科技中心」發展,認為難以與新加坡、台灣、南韓等地區硬拼。
馬世民覺得特首董建華是一個好人,但他坦白地指出,真正管治或帶領香港的,從來不是港督或特首:「以前大家都說香港是由滙豐、怡和和馬會管治,今天可能就是李先生(李嘉誠)吧!」
說到新上場的問責高官,一向大膽敢言的馬大班一連用了「wet、moist、boring」(無效率、𣲷黐黐、沉悶)來形容。甚至連民主派李柱銘,也被馬大班冠以unexciting(毫不刺激)的評語,他說香港還欠缺具領袖魅力和勇氣的政治人物。
對政府正擬就《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禁止顛覆和叛國等行為,馬世民擔心法例可能被誤用,一些在他看來是行使言論自由的意見,會被別人指為煽動、叛國,「這令我極度不安,」他說,其實香港根本不需要這類法例,因港人一向慣於順從政府。
「香港密度已經太高,港人生活其中,更需要呼吸自由空氣,否則,他們會窒息而死。」
馬世民最後語重心長地奉勸特區政府,香港人應得到更多的自由:「香港密度已經太高,港人生活其中,更需要呼吸自由空氣,否則,他們會窒息而死。」
記者:陳慧兒、何文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