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基地產(012)私有化恒基發展(097)每股作價7.35元,較市價溢價23.5%,亦較資產溢價8.4%,表面對恒發頗為有利,但實際是恒地受惠更大。
一般私有化,都較資產有相當折讓,但由於恒發持有中華煤氣(003)股權36.42%,是以應佔資產值入帳,而此類公用股的價值,不應以資產值計,而中煤所作的盈利貢獻,相當於恒發盈利65%,是主要盈利來源。
恒發每股淨資產6.78元,於計入中煤市價與資產差額調整後,每股資產便達12.07元,則私有化較資產折讓是39%。恒發的其他資產,為物業及酒店、國內基建投資、證券投資、百貨、保安清潔以及另外3間上市公司權益,包括香港小輪(050)30.98%、美麗華(071)43.67%及恒基數碼(8023)66.67%。
除中煤股權外,其餘資產折讓39%,已是稍高,而中煤較市價折讓39%,自然更高,公布消息前,中煤市價為10.15元,即相當於6.19元,亦即PE11.7倍,息率5.65厘,對恒地來說,十分有利。
以整項私有化計,恒地耗資54.9億元,但應佔恒發盈利增加5.24億元,回報率是9.5%,扣除借貸利息2.5厘,淨回報亦達7%,頗為化算,若於一年前已完成私有化恒發,則恒地的盈利將增加243%,但恒地淨借貸則由107.9億元增至162.8億元,淨負債比率由19%升至28.6%,仍可接受。
私有化恒發,是看好中煤的貢獻,每年達12億元,在物業發展青黃不接的年度,貢獻甚大,而中煤派息較高,每年股息達7億元以上,是一項有相當收益率的投資,中煤已大量投資於國內燃氣業,兩年後踏入收成期,前景可以看好。
過去持有恒發,相信也是看好中煤,每股恒發佔中煤0.735股,現時沽恒發收回現金7.35元,即使能以公布消息前10.15元買入中煤,亦只能買得中煤0.724股,略少於過去,但已損失其他恒發的物業等權益,反映小股東的不利情況,私有化只利於短線買賣,不利於真正投資者,若維持投資於恒發的原意,應套現轉投於中煤。
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