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搏擊:別再說歪理我們不是蠢材

民主搏擊:別再說歪理我們不是蠢材

我的朋友劉細良曾稱許葉劉淑儀是「讀名著的部長」,他在其雜誌專欄中介紹葉太的「五本好書」書單,看了後令我以及身邊很多朋友對她大為改觀,那些並不是《誰搬走我的芝士》之類可比的。想不到,最近卻聽到葉太說出一些對民主十分淺薄的見解,究竟是我們都走漏了眼、跌碎眼鏡;還是飯碗當前,是非好惡唯上是務呢?

香港民主發展網絡 蔡子強

我曾在報章撰文,拿韓非子與葉太比較。韓非子是我國歷史上,專制獨裁統治、文過飾非,最重要的一個思想家。他有的是顛倒黑白之謬論,擅長巧言令色,偷換概念。
葉太最近為了推銷二十三條,愈戰愈勇,上星期在一個城大學生論壇上,可以說是口沫橫飛,甚麼人大制度是中國歷史上最民主政制;中共當年的是波瀾壯闊的革命,不同非法顛覆等;以至希特拉都是民主選舉上台,但卻殺了七百萬猶太人,一人一票非萬應靈方,替人權把關的是法庭,而非民主政制等等,說得天花亂墜。但因予人強詞奪理的感覺,反而惹來一片噓聲。

如何防止專制腐敗
就如歷史上很多歪理一樣,如果我們能細心思考,其實不難把它們一一破解。因篇幅關係,這裏且集中講葉太最後有關民主的一點。
如果葉太真的喜歡讀名著的話,我建議她去看看卡爾波普(KarlPopper)的《開放社會及其敵人》(TheOpenSocietyandItsEnemies)這本經典名著。有關納粹是在大多數人支持下上台的,如果出現了「大多數人同意把權力交託給一個獨裁者」這個悖論怎辦?波普在這本書中其實早已破解。他的答案十分簡單:「對於民主,我並不認為它應代表『人民統治』或『多數人統治』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而應被理解為一種制度,可供毋須使用暴力就能罷免及撤換統治者的制度(例如選舉)。」

如果群眾支持獨裁,支持壓制迫害少數,我們縱使不服從,違背多數人意願,作出抗爭,也是理直氣壯的,因為這並不是民主的真諦。政府只是「必要的惡」,更何況「絕對權力使人絕對腐化」,所以對政府應小心設防,它的權力愈少愈好。民主追求的應是制衡,防止權力過份集中和濫用,侵犯人民的權利和自由。
所以問題的本質不是「誰來統治」,而是「如何有效地防止專制腐敗」。希特拉在一九三三年上台後,壓制反對派和異見人士,侵犯他們的人權和自由,甚至屠殺猶太人,這種公權力的極度扭曲,因此怎樣也講不上是民主,無論他是否由一人一票產生。(更何況,三三年時希特拉根本不是一人一票選舉產生,而三三年後所有選舉更遭納粹操控和舞弊,葉太連基本史實也搞錯了,但因篇幅關係,此處不贅。)
因此,簡單把一人一票等同民主無疑是淺薄的看法。而現時社會各界對二十三條的憂慮和抗爭,反對它扭曲公權力,更加與前述波普所提倡的民主精神一脈相承。

不能只靠法庭解決
其實,即使退一萬步說,退到葉太對於民主的了解,其歪理也是難以說得通的。她應該有聽過孟子見梁惠王,說了那個著名「五十步笑一百步」的故事吧!我想她總不能把故事倒轉過來,變成「一百步笑五十步」。她說民主不能保障甚麼,卻忘記了她自己所提出的指控,在不民主國家出現的機會更大。況且正如涂謹申所反駁,不能「無民主就靠法庭」,因為法例若定得嚴苛,法庭想力挽狂瀾都有心無力。
關於文藝復興年代,曾經有過如此一句名言:「這是一個需要天才,並產生了很多天才的年代!」我只希望幾十年後,我們的子孫不會說其父母親生活於:「一個需要蠢材,並產生了很多蠢材的年代!」
希望政府高官不要再當我們是蠢材,一而再再而三地說些歪理,侮辱大家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