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一本佛教故事的書,用人間巧喻來弘法。有一則,曰《殺子成擔》。
某農夫,養了七個活潑健康的兒子。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某年天旱,瘟疫肆虐,一子病死。夫妻撫屍痛哭。但天氣燠熱,屍臭刺鼻難聞,他仍不願抬出埋葬,反召開緊急家庭會議。
「小弟死了,我們實在捨不得他離開溫暖的家,這樣好了,不如大家搬到門外住,把房子讓出來安放屍體,他就永遠同在一起了。」
於是一家搬到戶外風餐露宿。異乎常態的舉動,以及膿腫爛臭的屍體,令左鄰右里大受影響。在勸諭和抗議下,農夫只好把屍體放在擔子中,一肩挑起覓地埋葬。誰知失去平衡,跌個四腳朝天。他傷透腦筋,終靈光一閃想出妙法:「我只要再殺一個兒子,這樣竹擔子兩頭都沉甸甸,重量平均,便不會左右搖動啦!」
果然,再殺一個解決了難題,擔子搖晃時平衡的弧度優美。他走向荒山刨洞去了。
愚昧可笑嗎?但世人犯了過錯,無意悔改、善後,反延宕時日,心存僥倖,如屍臭人人憎厭。更有甚者,泯絕良知,一錯再錯,殺子成雙,引為樂事,洋洋自得。子殺盡亦不知回頭,終沉淪致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