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司司長曾蔭權一向坦白。他曾率先預告新班子需要磨合期──果然,連司長本人最近也「撞板」。這是問責制後,官員與行政會議非官方成員的第一次碰撞。
行政會議較早時討論政府貸款七億元予破產欠薪基金,有非官方成員席間大動肝火。原來,非官方成員事前對這項議程聞所未聞,開會前幾天才收到文件首度獲悉此事,卻馬上就要在周二例會上拍板定案。
非官方成員淪為橡皮圖章並非始於今日。早在董建華第一屆五年任期內,非官方成員已有類似投訴。但今時豈同往日?第二屆特區政府的行政會議,兩大政黨黨魁齊齊入局,再加上工聯會第一把手,全部都不是省油的燈。
曾蔭權在行政會議之外,再新設一個成員包括所有問責官員的政策委員會;所有提到行會的議程必須先獲政策委員會審核。這項新猷早已引起部份非官方議員非議。非官方成員表面上沒有跟曾蔭權唱對台,但私下卻曾經向董建華表示不滿。後來,大家同意所有政策提交政策委員會的同時,必須一併諮詢非官方成員,事件才擺平。
過去幾個月,官員依足規矩,兩者相安無事,誰知卻在貸款予破產欠薪基金問題上出了紕漏。最後,曾蔭權向非官方成員道歉認錯,承諾下不為例。
行會九月召開第一次會議時,即場叫議員通過竹篙灣的賠償方案,非官方成員不滿之餘,卻因為當時新舊班子交接而放過政府一馬。官員當時便承諾下不為例,但事隔兩個月,歷史已經重演。看來,磨合畢竟需要時間,今次的衝突恐怕也不會是最後一宗。
(PS港台友好來電討論昨日「十一港台官員排隊上刑場」。據他打聽所得,這十一人主要涉及超時補水津貼出亂子,部份人近日正進行紀律聆訊。但部份人職級不高,他覺得用「港台員工」比「港台官員」適合。)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