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剛宣布陸續增加多項醫療收費後,醫院管理局主席梁智鴻期望增收費用是該局開源的第一步,建議日後採用分層收費制度,按照病人能力實施不同資助程度,如經濟困難者可獲政府較多資助,有能力者則要自行多付醫療費用。此外,當局會在明年下半年就醫療供款進行諮詢。
行政會議剛於本周二通過公營醫療服務調整收費建議,當局會增加或開增共八項收費,包括急症室收取一百元費用,並在明年四月再推出其餘增收項目。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昨日強調,現時的綜援網及為個別有困難人士提供的豁免機制已足夠,故毋須延遲實施急症室收費。
醫管局主席梁智鴻昨日接受多個電子傳媒訪問時表示,希望今次加費是該局開源的第一步,長遠應以按目標資助為原則,建立分層收費制度,希望政府認同這種收費制度,如經濟有困難者政府可予百分百的資助,但對有經濟能力者的資助比率則相應調低,中間劃分不同的資助比率,資助真正有需要人士。
他相信只有這種辦法才可把部份病人分流往私人醫療市場,長遠解決公私營醫療失衡的問題,但承認此收費制度會面臨很大的政治壓力。此外,該局現時有近六億元赤字,正考慮不同方法節流,除推出自願退休計劃外,並研究調整新入職員工薪酬及減少行政人員的職系數目。
病人權益協會擔心分層收費制度,即依靠能者多付模式,但實際上難以界定誰是能者,即使中高收入者,若他或其家人是長期病患,也難以長期負擔。
對於當局現時考慮綜援以外另一種減免制度,其實現時醫管局的病人中,約有三成獲得豁免收費,其中六成是綜援人士,四成是非領取綜援人士,去年有二百一十萬人次獲豁免,金額逾三億二千萬元。醫務社工會按照病人的病情、財政狀況及年齡考慮能否給予豁免。
至於長遠醫療融資計劃,政府將於明年下半年推出醫療供款建議諮詢市民,衞生福利局指出,該局工作小組一直推介頤康保障戶口的供款建議,具體建議將於明年下半年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