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D策之道:因應經濟調節投資策略

FUND策之道:因應經濟調節投資策略

上期與各位讀者介紹過不同經濟情況下的資金部署,今期則集中探討處於不同經濟周期下,應採取的投資取向。
現時環球經濟體系雖具強烈的關連,但也未達至完全同步。無疑數個主要及成熟經濟體之間,其相關連繫日益加強,例如在貿易、金融市場及跨境合作(例如美國能把經濟繁盛及衰退現象擴散至世界各地,或者透過國外利潤的增長,來支持當地歷時漫長的牛市),但各國內部基本因素對經濟產生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經濟周期分六階段
以亞洲為例,今年經濟增長預期可達到5.7%,高於去年的4%,並較歐洲及美國同期增長僅1%至2%為高。雖然面對全球企業投資步伐放緩及出口電子元件價格下降等不利因素,但因區內不少地區在97年金融危機期間已把過剩的生產能力切除,縱使尚未全面蛻變成為再生鳳凰,但現時經濟除受美國面對的經濟困局外,本土的消費狀況表現則已明顯改善。尤其是現時全球瀰漫一片通縮氣氛,這對重視價格變化及消費意欲良好的部份亞洲地區(香港除外)會較有利。故此投資者宜觀察了解各地的經濟周期變化,因時制宜地選擇性持有或沽出不同類別的基金。

筆者將經濟周期分成六個階段(見上表),
一般來說,各地經濟擴張期多較收縮期為長(日本不包括在內)。當經濟正處谷底徘徊,利率水平通常亦經已貼底。雖然於此期間,市場對經濟前景看法分歧,難以達至共識,但這時期投資環境亦漸趨安全。
因不確定市況回升而未敢增加投資股票基金的投資者,宜透過均衡基金由基金經理衡量合適時候,從組合調撥債券及股票的資產比重,會是較穩定的一個途徑。至於期內採取的投資取向除可先採守勢外,投資者如較進取或能清晰確認經濟衰退已盡,金融及地產兩類主題基金也可選擇持有。
隨着經濟環境逐漸轉佳,企業轉虧為盈的情況亦見上升,投資者亦可增加股票投資比重。此時,與經濟周期敏感度較高的主題基金,像消費及工業基金,應該開始發揮升值潛力。
當經濟周期持續擴張、利率上升壓力醞釀時,可以考慮換馬增持具高增長但對利率敏感度較低的科技及物流服務類別基金。
在整體經濟指標及股市水平屢創新高、但卻隱約呈現泡沫隱憂的時候,便是見好即收之時,應將資產,包括股票基金減持,並增持現金、債券,以鎖定利潤。
黃敏碩 亨達投資研究聯席董事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