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緬甸 - 吳靄儀

食在緬甸 - 吳靄儀

緬甸是個窮而不困的國家。人民物質生活水準低,平民能買到黑白電視還是近年的事,但基本需要不愁匱乏,因為大自然好像他們的父母,肥沃的土地和充足的雨量帶來豐富的農產品,壯闊的河流湖泊,出產大量的鮮魚。緬甸大城小鎮的市集堆滿着瓜果、香料、鮮花,令人踏着泥濘來去都感到滿心歡喜。
華僑在緬甸歷史悠久,中菜館相當普遍,視為上等菜,但不是香港人習慣的南北菜式,可喜的是也非典型的唐人街製作,而是信手拈來的材料,用近似廣東菜的方式製成。例如我們特別喜歡的炒蔬菜,其時椰菜花最甜美,廚子就把椰菜花細細切開,細切了肉豆、甘笋、椰菜,加一點蝦醬熱鑊炒香,又鮮又脆。另一味是鮮魚起魚柳,蒸得剛熟,澆上香草汁,那是又鮮又嫩又芬芳。
肉是名貴的,雞當然也是,真正的走地雞,因為仍未發達得有別的。但像中國農村以往那樣,雞蛋也很珍貴,但真正的香。來一客洋葱奄列——洋葱是直接地裏來的,肉厚汁甜——你不會要求改吃乳豬全體。
緬甸本土菜又是另一個特色,一面愛大量生吃菜蔬,一面愛吃味濃汁厚的咖喱。緬甸的咖喱與印度咖喱相近而不相同,不太辣而十分入味。回來後久久思念小館子的咖喱魚塊。他們的湯清、多菜,有帶辣和青檸酸味的,加幾顆雪白的魚丸,着實醒胃。
我們以香蕉代甜品,因為實在香甜。緬甸香蕉品種多,但最普通尋常的雞蛋花黃、個子略嬌小那種,我已樂意當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