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財政收支平衡,所用的策略不外乎開源和節流。但當政府要開源之時,會遭受很大的阻力,因為政府一談及加稅及加費,更會遭受龐大的政治壓力。有些政黨為了討好市民,往往盲目反對所有加稅及加費的建議,而不嘗試去理解加費加稅的背後原因,以及加費加稅的建議是否合理。
其中一個最富爭議性的建議,就是開徵銷售稅。其實大部份國家都有徵收銷售稅。由於這是一種間接稅項,較少受經濟波動所影響。如果市況欠佳,市民收入下降,企業賺不到錢,政府來自利得稅、薪俸稅這些直接稅的收入會相應減少。而且在薪俸稅方面,香港的稅基亦十分狹窄,大部份的稅款皆由中產階層承擔。
至於銷售稅這類稅收,只要市民消費,政府便能收到稅款,而且亦較為公平。但在經濟環境不好時開徵銷售稅,未必是一個好的時機。而且徵收的稅率高低,以及對於旅遊業的影響,亦要詳加考慮。
另一個增加稅收的建議,就是開徵邊境建設稅。因為北上消費盛行,市民在港消費減少,造成香港經濟活動減少。徵收邊境建設稅,可以令市民重新考慮應否留港消費,政府亦能增加稅收。可惜的是,預計每年來自此項新稅的收入估計不會太多,對於政府財赤幫助有限。
博彩稅方面,投注額有下降的趨勢,政府在此方面的收入亦會相應減少。而把足球博彩規範化方面,又未能得到支持,要拓展這方面的稅收,亦要一段時間。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