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昨天宣布由本月二十九日開始引入急症室收費,除了領取綜援的市民外,其他急症室使用者將要支付一百元的診治費用。此外,政府同時宣布將於明年四月起調整部份醫療服務費用,包括住院費、門診等。
引入急症室收費及提高醫療服務收費無疑將令市民要增加醫療方面的開支,但是我們認為,為了更有效運用有限的公共醫療資源、為了減少誤用及濫用的情況、為了保持本地醫護服務的質素,有關的收費及加費措施依然是可以接受的。
正如我們一再指出,香港的公共醫療服務跟最發達的經濟體系相比其實毫不遜色,在資源運用方面的效率也很高,但是隨着人口老化及醫療科技不斷發展,醫護服務的開支有不斷上升的壓力;在本地經濟蓬勃發展、政府有盈餘的情況下,還可以要求政府進一步增加開支以應付需求,只可惜現時政府財政緊絀,赤字大幅上升,政府再不能像過去那樣每年額外提供資源。在這樣的情況下,實在有需要全面檢討各項醫療服務及另覓途徑為醫護服務開闢新的資源,開徵急症室收費及提高部份服務收費正是可行的辦法之一。
事實上從過去多年的研究及實際觀察顯示,誤用及濫用急症室服務的情況確實存在,有不少使用者需要的其實是門診服務,既然政府一般的門診服務也要收費,那麼引入急症室收費可說是自然不過的事。更何況引入收費後可以把部份誤用急症室服務的市民轉到私營醫療機構的門診服務,從而減低急症室的使用量。這樣下來,醫管局將可以把部份資源及人手撥到其他更必要的服務上,令資源的調配更有效率。
當然,引入急症室收費及提高部份醫療服務收費不應導致「有病無錢醫」的可怕情況。我們認為,醫管局除了必須堅持「先救人、後收費」的原則外,更應該以靈活及寬鬆的態度運用豁免收費機制,特別在引入收費初期更應該如此。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盡量減少新收費建議對低收入市民帶來的影響,並可以讓一般市民有較多時間適應轉變。長遠而言,我們認為特區政府應訂立一套新的豁免機制,以特別照顧長者、長期病患者及低收入市民的醫療需要,讓他們不致因引入新收費而要負擔沉重的醫療開支。
﹙圖﹚為了運用有限的醫療資源,實施急症室收費是可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