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小百科:《債券》VS《定存》

金融小百科:《債券》VS《定存》

債券的主要收益,是其所收取的利息。於是有人會問:「債券與定期存款究竟有甚麼分別?」一般人都以為債券與定期存款一樣,是靠「食息」的一種投資方法,故難免混淆了兩者的界線。要了解自己是否真正明白債券這種投資,不妨試答以下問題。
假設你有一筆$50,000的款項,如果把它存在銀行作為定存,年息可以有五厘,而買入同樣年期的債券,每年收取的票面息率(CouponRate)只有四厘。所想問的問題是:究竟你會否考慮購買這種票面息率只得四厘的債券?
如果你的答案是「不會」,那麼這答案只是答對了一半。
某些情況之下,這種債券還是值得吸納的。如果把$50,000存入銀行,這$50,000就是本金,在到期之時,存戶將會取回這筆$50,000本金。因為存入及到期時均能夠提取的同是$50,000的本金,存戶所關心的自然會是利息的多寡。
但是債券的情況有點不同,因為債券的買入價與到期日所能收回的票面值未必相同。
例如債券的票面值為$50,000,那麼預計債券到期之時便能收回$50,000。但如果債券的買入價只是$48,000,那麼買入價與票面值便相差了$2,000。計入了這額外的回報,就算票面息率只有四厘,但實際息率卻高達8.33%!這就是為何票面息率縱使低於市場利率,債券仍然具有吸引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