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有發現你的理財顧問或保險中介人的卡片上,總印有一個個簡短的英文稱銜,例如CFP、RFP或CFA之類?究竟這些銜頭代表甚麼?又是否真的如此重要?若能多加了解,或有助你挑選理財中介人,並加深對對方的資歷的了解。
今時今日,各行各業都鼓吹「專業化」以提升行業的地位和形象,理財服務這一行更甚。過去1年,愈來愈多銀行的前線人員、保險中介人和理財顧問報考CFP,頓使此專業資格廣為人們認識。
CFP(CertifiedFinancialPlanner)中文稱為「認可財務策劃師」,是美加多國公認的專業資格,已有多年歷史,但直至去年9月才在本地舉行首次考試。考取到CFP,代表具備足夠專業資格為客戶提供基金投資、退休及教育計劃和保險顧問等理財服務。
要成為CFP,必須通過為期2日,合共10小時的考試,因此,如看見理財顧問的卡片上印有此專業稱銜,其可靠性肯定較沒有者高。不過,CFP引入本地時日仍短,相關人才有限。晉裕環球資產管理高級經理林偉雄坦言:「暫時我們不會要求入職者必須有CFP資格,但相信3年後會普及起來。」換言之,現時已擁有CFP的理財顧問,可被看高一線;至於尚未擁有的,現階段雖沒甚麼大不了,但若然數年後仍未考取,客戶大有可能蟬過別枝。其實,個別零售銀行(例如滙豐銀行)已規定,2004年開始,所有客戶理財主任都須具備相關資歷。
除CFP外,最近有另一國際認可的理財專業資格「登陸」,名為「註冊財務策劃師」,英文簡稱為RFP(RegisteredFinancialPlanner)。
註冊財務策劃師協會會長施德芝表示:「無論是考試內容和模式,兩者其實也很相似,分別在於RFP較注重實用性,例如課程內容包括key-man-insurance(公司要員保障)這類商業保險。此外,CFP規定考生需1次過通過考試,而RFP則容許考生5科考試於5年內完成。」
事實上,施德芝本身亦同時考獲CFP。他不諱言,現時CFP的認受性較高,但兩者專業性並無分別。「RFP協會現有400多名會員,一半是保險中介人,其餘為會計師、理財顧問和銀行從業員等。」
另有基金界人士表示,作為前線的理財從業員,持有CFP或RFP分別不大,相關工作經驗更為重要。由此可見,若然一位理財顧問或保險中介人的卡片上印有CFP或RFP,他的理財知識肯定已達一定水平,值得信賴。當然,最終還要看該從業員的工作經驗、誠信及服務態度。
記者:袁國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