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財赤難搞政府有排煩

理財智慧:財赤難搞政府有排煩

政府財政在收入方面有很多變數,造成容易出現結構性的赤字。
在賣地及補地價收益方面,自金融風暴以來,此類收益已經變得不大穩定,而且更續年遞減;利得稅方面,公司要賺到錢才有責任付稅,但在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及通縮的環境下,企業要收支平衡已經不容易,更何況要賺大錢?至於薪俸稅方面,亦存在結構性問題。在數百萬打工仔之中,只有少數人需要付稅,稅階十分狹窄。如果中產階層的收入因為經濟滑落而大幅減少,政府在薪俸稅的稅收亦會受到影響。

加費加稅阻力大
除了利得稅及薪俸稅,政府亦有其他方面的收入,例如政府服務收費及外滙基金投資收益。但因為連年通縮的關係,政府服務的收費已經凍結了多年,在現時經濟不景氣下,加費肯定會遭受很多阻力。況且政府收費只佔政府收入一個很少的比例,就算大幅增加收費,對財政赤字也只是杯水車薪而已。反而在投資收益方面,所佔的比重會較多。
如果股市暢旺,政府在證券買賣所收取的印花稅會很可觀。但過往港股每天成交金額過百億的情況今日已難復見,現時每天只有四至五十億成交。很多經紀行連營運費用也賺不回,政府在證券買賣的印花稅收入方面自然亦大幅下降。雖然香港擁有三千多億的財政儲備,但投資的收益亦令人憂慮。因為目前投資環境差,在股票投資方面隨時出現虧損,再加上財政赤字要由財政儲備去抵銷,在本金持續下降的情況下,未來投資方面收益減少,是可以預見的事。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