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場現形記:信他?還是信我? - 李慧玲

新官場現形記:信他?還是信我? - 李慧玲

有人說,假如你做錯一件事,最好保持沉默,讓大家盡快忘記。這可能是對的。但如果沒有錯呢?
我早前報道董建華部署路祥安明年初重返行政長官辦公室。政府飛快發表新聞稿表示報道「絕不正確」。有讀者電郵詢問報道可靠性。我腦袋想起的是一篇自己若干年前在《明報》寫的文章。
一九九九年九月,我在《明報》寫了一篇編輯室手記,標題《教我如何相信他?》當時,我剛剛報道新世界巴士有興趣進軍渡輪業,取代油麻地承辦離島線,但運輸局局長吳榮奎在報道刊出後卻斷然否認,表示聞所未聞。新巴主席鄭家純其後卻公開承認。事實上,當時政府一直知情,而我的消息來自政府。
吳榮奎當時是「新仇」,《明報》文章還引了兩個「舊恨」:一是政府高層考慮開徵羅湖入境稅;二是政府擱置輸入外勞計劃。行政會議曾經討論過的事,居然發表新聞稿表示有關報道純屬揣測。厲害!結果當然自打嘴巴。
文章見報後,我記得有政府官員跟我解釋:「這不叫講大話,這是技術性否認。」甚麼是技術性否認?官員如此說:「例如,吳榮奎只是表示自己聞所未聞,沒有否定這件事;例如,今日確實未定案所以就否認,成為事實是明日的事……」

路祥安重返政府有幾真?
我怎會不怕寫錯新聞呢?有人故意放風而事後反口否認,例子不是沒有見過。沒有新聞工作者敢誇口說自己不會錯,記者只能努力地令自己不會錯:嚴肅求證,除了用耳朵聽,也用眼睛看,用腦袋分析。
不過,太多的經驗令我記住,政府的否認絕對不應成為放棄報道事實的原因。這兩日更有人跟我說:「否認路祥安重返特首辦,但沒有否認路重返政府、重返中央政策組……」其實,是否技術性否認並不重要,難道大家沒有聽過董建華斬釘截鐵一再否認他與陳方安生不和嗎?你信他嗎?立此存照,時間是最好的證人。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