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小百科:《債券的收益》

金融小百科:《債券的收益》

投資者的底線是甚麼?相信大部份的投資者都會認為,只要不用虧本,便是底線。如果這論調成立的話,那麼吸納一種證券,投資者最多願付的價格,就是他預期投資這種證券收益的總和。
根據上述原理,要衡量債券的價值,就要先考慮投資債券會帶來何種收益。債券的收益可分為兩個部份:第一是在持有債券期間所能收取到的利息;第二就是在債券到期之時所能收取的債券票面值。
債券所收取的利息,是以債券的票面值(ParValue)及票面息率(CouponRate)所計算出來的。例如一張債券面值是五萬港元,而息率為5%,那麼預計投資債券每年能夠收取的利息便為($50,000x5%)=$2500。通常一般債券會每年派兩次息,把$2500分兩次派送,投資者每半年便能收取$1250的利息。
在到期之時,債券持有人便能夠收回債券的面值金額。以上例計算,到期之時便能夠取回$50,000的債券票面值,但投資債券之時要留意,債券的價格,可能會比債券票面值為高,或者要低。而債券實質的孳息率又未必會與債券的票面息率相同,這點是要格外留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