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區人大:毫無規範,應監管<br>「中電信兒戲IDD話加又唔加」

港區人大:毫無規範,應監管
「中電信兒戲IDD話加又唔加」

引發香港各界、甚至北京也高度關注的中國電信單方面狂加中港長途電話接入費事件,昨日峯迴路轉。幾間平時勾心鬥角的本港電訊營辦商發出一樣版本的新聞公布,紛紛表示中港長途電話收費「有價講」,九倉新電訊更宣布即時恢復舊價。 記者:黃偉強、蔡元貴

【本報訊】致電中國的長途電話收費出現戲劇性變化。繼上周本地各主要電訊商宣布本月起調高收費後,昨紛紛宣布,新收費有下調空間,甚至表示會回復舊價。收費由加而減,原因之一是本地電訊商與中國電信磋商後,發現提高接入費對整體成本的影響並不如預期般大。港區人大馬力批評:「中國電信話加就加,話減就減,毫無規範,我擔心日後又要加番。」他認為應確立監管加價機制。

須續商接入費
長途電話經營模式涉及兩地電訊商,一般做法是兩個經營者先行互相對銷各自打入的通話量,差額才會按議定的接入費計算。上周初,本地電訊商收到通知,打入國內的長途電話接入費將由兩美仙大幅增加七倍半,至十七美仙。大部份本港電訊商決定相應調整國內長途電話收費。
經過去數天與國內多間電訊商就雙邊結算事宜進行詳盡了解,接入費上調對成本造成的影響,未如原預期高。消息指,雙方對話後,發覺其中一項澄清點是打入或打出國內的長途電話接入費均為十七美仙,令電訊商之間可互相抵銷通話量而毋須作補貼。不過,有關建議只為暫時性質,未來電訊商之間仍須就接入費問題作全面商討。
工商及科技局局長唐英年對於中港長途電話收費問題的最新進展表示歡迎,認為電話費調低對香港經濟有好處。電訊管理局發言人表示,已向信息產業部反映對事件的關注,據當局理解,中國電信仍與本地固網商進行磋商,當局將繼續密切注意事情的進展。

各界表示歡迎
消費者委員會對有關做法亦表歡迎,該會商營手法事務總主任熊天佑說,今次事件說明市場機制發揮了作用。中小型企業聯會主席何富安稱,本月一日加價以來,已盡量少用長途電話通訊,改用互聯網或傳呼機留言,但始終不夠方便,能夠恢復原價,中小企表示歡迎。

欠缺監管機制
十五名港區人大代表曾聯署向人大常務委員會要求調查加價事件,有份聯署的馬力認為:「中國電信話加就加,話減就減,毫無規範,我擔心日後又要加番,所以加價嘅危險仍然存在,𠵱家始終欠缺一個監察加價嘅機制。」另一名人大代表楊耀忠則要求中電信交代電話接入費加減的理據:「唔能夠就咁算數,如果減番係考慮消費者嘅利益,點解當初唔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