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應阻撓高科技製造業

不應阻撓高科技製造業

周八駿

高科技製造業已成為深圳經濟的支柱,佔全市工業總產值比重由一九九一年的百分之十二增至二○○一年的百分之四十五。我不由得想起一九八四年初次踏足深圳特區的情形。當時,我在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室從事研究工作。上海市政府準備就上海如何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以改善投資環境向中央政府提出建議,找了幾位年輕學者到深圳考察,借鑑深圳特區白手起家發展基礎設施的經驗。那次考察,除了解到深圳市政府如何動用財政收入在農地上開拓所謂「七通一平」外,還親身體會深圳當時的經濟正陷入低潮的困惑。
事情是這樣的:深圳經濟特區最初是靠港資來開發的,港資在深圳最初的投資集中在酒店和其他休閒設施,形成深圳特區最初的消費型經濟結構,而且主要靠香港人到深圳度假來支撐。如此單一的經濟結構和單一的消費群體,不可能維持深圳經濟持續增長。一九八四年,深圳經濟便因港人消費下降而不景。
於是,在中國經濟學界,就有一些人開始批評經濟特區的模式,甚至有人斷言深圳依附香港很難有發展前途。

高踞國內出口量
在後來的日子裏,深圳市歷屆政府的確在如何處理深圳經濟與香港經濟的關係上出現搖擺,但是,歷任深圳市領導沒有停止為深圳經濟奠定自己根基的努力,拓展高科技製造業便是其中一項重大戰略決策。
一方面,深圳慷慨地吸收了來自香港的低技術製造業,例如,深圳市周邊縣早已成為港商的低檔手表的生產基地。另一方面,深圳積極吸引內地其他省市的科技人才,發展信息產業為主體的高科技製造業。目前,深圳製造的驅動器、電腦主機和打印機的出口,已分別佔中國內地有關產品出口總量的九成五、七成和四成五。有了自己的高科技製造業,加上深圳證券交易所在中國內地證券市場的地位,加上繼續推進旅遊業,深圳特區才能在香港這一亞太地區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旅遊中心的身旁站住腳,才能在華南經濟圈擁有自己的地位。
香港是否需要拓展高科技製造業?至今,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和民間都仍存在不可低估的反對力量。筆者主張香港拓展高科技製造業的觀點在報章和拙著中反覆闡述了十餘年,此處不贅。希望反對香港發展商科技製造業者能認真思索深圳成功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