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選舉公決布殊政策

中期選舉公決布殊政策

美國中期選舉不是選總統,但喬治布殊卻緊張得像自己參選一樣,近五日穿梭十五個州為共和黨候選人助選。在國家處於反恐戰爭中、攻打伊拉克迫在眉睫之際,一向無甚看頭的中期選舉,變相成為喬治布殊政策的公決。

「經濟票」吃重布殊心驚
美國選舉一向內政先行,這次也不例外。在十月的蓋立普民意調查中,最關注經濟問題和伊拉克戰爭的選民,各佔四分一;但在皮尤研究中心周日公布的民調,投「經濟票」的選民已變成比投「外交票」的多一倍。
民心有這樣的轉向,喬治布殊難免心中一驚。這形勢實在很面善,他的父親老布殊正因打贏了波斯灣戰爭卻搞不活經濟,在白宮坐了四年就被選民攆走。這些日子他的長子少談攻伊多談經濟,更放出將改組經濟班子的消息,就是為了避免重蹈老父覆轍。

成敗影響未來兩年管治
共和黨在中期選舉的得失,多少反映選民是否認為喬治布殊只顧動武不理民生。參眾兩院的選後形勢,更影響到他未來兩年的管治強弱。
若共和黨一舉奪下兩院控制權,喬治布殊就無後顧之憂,內政外交皆可望輕易獲國會支持,他可以放心開戰,兩年後競選連任也聲勢大增。相反,若民主黨奪得國會任何一院的控制權,他們不只會在減稅和能源等問題處處與總統抬槓,在攻伊問題上也會因為坐穩了議席,不怕失去選票而放心發難,喬治布殊可要坐立不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