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過,如果某隻股票表現很差,而它所從事的行業卻很壯旺,那就是個危險訊號。美國的汽車股現在正是如此。在零利率供車優惠刺激下,美國汽車銷售屢創新高,但通用汽車和福特汽車的股價卻雙雙跌至近52周低位,比1990年時更低。顯而易見,市場對這兩家公司的前景極有保留。
市場確有理由憂慮。通用汽車的2001年年報顯示,該公司的退休福利計劃有610億美元未確立負債(UnfoundedLiabilities),比1999年時的340億美元激增近8成。除非股市未來幾年大漲,令到投資於股市的退休基金大幅增長,否則有關的負債仍會上升,到時通用汽車必須撥出巨款補足,公司盈利將被蠶食。
不過,這個只是「小問題」。真正的大問題是,市場根本不相信現在的買車熱潮可以持久;反之,市場認為當熱潮過後,汽車銷情將墮入冰窖。多虧免息供車促銷,今年在美國售出的新車預計將逾1700萬架次,亦是連續第4年超過1700萬大關。在90年代,美國每年平均售出新車不過1460萬架次。有位汽車工業顧問最近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在90年代初,美國適齡駕車人士當中,約有90%擁有自己的汽車;到了今日,這個比率已增至99.8%。此外,目前在美國路上行駛的汽車中,約2/3是在90年代中期後才出廠,老爺車甚少,換車需求因而甚低。
這位顧問認為,美國汽車工業正面對汽車泡沫爆破的危機。「未來4至5間,美國人即使每年減少買車30至50%,也足以應付交通的需求」。
據我觀察所得,除了通用和福特外,股價跌穿90年高位的股票還有很多。這個現象,反映出市場認為美國經濟實在出了岔子。須知道美國最長的經濟擴張期正是由90年開始,若非經濟真有問題,股價又豈會重回「經濟奇迹」的起步點?
其中一個問題,是美國企業回購股份所動用的資金激增。在1972年,美國上市公司回購股份所用的資金,只相當於公司盈利的3%;1980年,這個比率稍升至5%;但到了1998年,比率竟飛升至超過50%。在1980年之前,上市公司會保留逾50%盈利以擴大股本基礎;到了1998年,這個比率降至不足2%,因為公司的盈利大都用作回購股份,以減輕公司高層行使認股權所產生的攤薄效果。
這種做法,令到小股東每股所攤佔的股本漸減,而攤佔的負債卻激增。按最新一季的企業財務報告計算,杜指30隻成份股合共負債3.3萬億(美元.下同),而帳面值卻只有7280億。以大集團通用電氣為例,其有形淨資產(NTA)不過240億,負債竟達4460億。換句話說,投資者每投資1元買通用電氣的股份,只能攤佔0.8元有形淨資產,債務則要攤佔1.47元。
因此我繼續看淡美股,一俟現下的熊市反彈完成,美股又會再叫捧場客失望。
(本隔周逢星期一刊出)